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2)

新加坡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2)

共同价值观建设的主要途径

新加坡通过制定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教育、媒体管理及社区管理等途径,全方位传播和塑造共同价值观。其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各社会主体是重要参与力量。

政府从国家层面积极倡导和培育共同价值观。首先,新加坡将共同价值观精神融合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指导方针中,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优先于民主与自由”,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其次,新加坡以法律、政策、规划等为载体,将共同价值观精神贯穿其中,在公民教育、媒体管理、社区管理等领域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另外,新加坡政府重视自身道德建设,以廉洁、高效、精干的良好形象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把对公务员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制定一系列规范公务员行为准则的法律和条例,如《公务员法》、《财产申报法》、《反贪污法》以及品德考核制度、申报收入制度、谢绝馈赠和宴饮制度等。

以法律建设为载体推动道德建设。新加坡政府认为,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须以相应的法治为基础和保障,运用法治的强制力量促进人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因此,政府制定了一整套体现共同价值观精神的法律、法规和禁令。比如,在提倡家庭观念方面,1995年新加坡制定了《父母赡养法》。另外,为鼓励三代同堂和照顾父母老人,政府规定对两代人以上共同居住的家庭在组屋分配上给予价格优惠和优先安排等,对有意与父母或子女就近居住的家庭给予专款资助,以法律形式保证家庭价值观的实现;在公民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规范方面,新加坡做出了详细的立法规定,从随便攀折树木、乱吐口香糖到垃圾丢弃、房屋外观,均作出细节要求,并实行严厉的罚款。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公民教育。教育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辅助力量,政府把共同价值观融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中,形成合力推进共同价值观建设。首先,学校是共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新公民学”和“公民与道德”等专门的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和公民意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意识、宽容和合作意识等,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采用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法,避免空洞说教。其次,家庭是共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新加坡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并启动学校家庭教育计划,专门负责对家长进行培训,包括如何对学生进行共同价值观教育、如何凝聚家庭成员、自律策略、有效沟通技巧等。另外,新加坡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共同价值观教育作用,制定和推行专门的学生社区服务计划,包括清洁环境计划、福利院和儿童组织服务等。新加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每年开展全国性教育活动20多个,来宣传共同价值观和公共道德,如文明礼貌月、植树运动、国民意识周、睦邻周、礼貌周、敬老周等。

严格管理媒体,塑造良好舆论环境。为更好地发挥媒体对共同价值观的传播作用,新加坡政府重视对媒体运行方向的引导,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1974年,政府颁布《报章与印刷出版法令》,此后又在1977、1986、1988和1990年进行四次修改,其中规定报刊的出版执照每年更换一次,当政府认为报刊有违法违规行为时可以随时撤销执照。同时,规定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禁止发布关于暴力和种族宗教仇视的言论,加强对国家团结和民族和谐的宣传。

重视社区管理和基层组织的作用。首先,新加坡政府通过组屋政策打造现代社区,促进种族间的融合。新加坡有九成以上人口居住在政府统一建设的组屋内,政府对组屋的人口构成做出严格要求,规定每个组屋区必须按照与全国种族比例相同的人数居住。这一政策打破了传统的按种族聚集居住的模式,推动了现代社区的形成,有利于种族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从源头上减少了种族矛盾。另外,新加坡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新加坡的基层组织主要有人民协会、公民协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它们是新加坡国家政权的基础,发挥着政府与居民间的沟通桥梁作用。新加坡政府将这些组织的目标定位为宣传政府政策、促进种族和谐、鼓励居民交往、提供社区管理服务、加强社会凝聚力等,为弘扬共同价值观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