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具有逻辑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的逻辑合理性一直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其中一个质疑带有普遍性:一些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其构建不符合基本的逻辑,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与此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四大板块也过于机械和简单。对此,究竟应当怎样看?的确,我们应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具有最大的普遍性,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只在社会历史领域才有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普遍与特殊的逻辑结构被一些学人所诟病,他们的理由是:首先,把普遍与特殊并列在一起的结构不严谨,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最先创立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故这种结构不符合历史事实。果真如此吗?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的逻辑结构,确实不是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哲学问题逻辑结构。马克思尽管不反对建立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这一点从《资本论》的经济学“大逻辑”就可以略见一斑),但马克思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建立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恩格斯由于受到论敌的制约,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建立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而是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哲学问题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中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板块恰恰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两个问题的回答,其中唯物论与辩证法主要是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认识论主要是回答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应该说,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从最一般意义上的回答,这种回答问题的逻辑在于: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是否可知。与之相应就形成了特殊的板块逻辑,即从唯物论到辩证法再到认识论。这样的逻辑线索应该说是非常清晰的。至于历史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有人认为这种“具体运用说”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唯物史观的完整理论形态是最先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成熟的理论形态是后来才形成的。如果只是从历史的研究顺序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从逻辑建构顺序来看,这种说法就有问题。历史研究顺序与逻辑建构顺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从具体到抽象,后者是从抽象到具体。这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强调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区别。此外,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提并论也并不矛盾,这就正如把普遍与特殊相并列一样,从此也可以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专门研究矛盾特别是研究普遍与特殊矛盾的哲学。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的“三性”(2)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025-07-16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025-07-16
- 习近平抵达柬埔寨金边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2025-04-17
- 社会主义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2025-03-25
- 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5-01-27
- [视频]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2025-01-27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文化”概念2025-01-13
- 习近平:在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4-12-16
- 学思千载 融汇发展2024-11-25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2024-10-12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超越竞技范畴的技术革新引擎
- 用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引擎
- 绿水青山间的富民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启示
-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千年生态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