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具有逻辑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的逻辑合理性一直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其中一个质疑带有普遍性:一些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其构建不符合基本的逻辑,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与此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四大板块也过于机械和简单。对此,究竟应当怎样看?的确,我们应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具有最大的普遍性,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只在社会历史领域才有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普遍与特殊的逻辑结构被一些学人所诟病,他们的理由是:首先,把普遍与特殊并列在一起的结构不严谨,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最先创立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故这种结构不符合历史事实。果真如此吗?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的逻辑结构,确实不是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哲学问题逻辑结构。马克思尽管不反对建立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这一点从《资本论》的经济学“大逻辑”就可以略见一斑),但马克思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建立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恩格斯由于受到论敌的制约,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建立黑格尔式的哲学纯粹逻辑结构,而是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哲学问题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中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板块恰恰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两个问题的回答,其中唯物论与辩证法主要是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认识论主要是回答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应该说,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从最一般意义上的回答,这种回答问题的逻辑在于: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是否可知。与之相应就形成了特殊的板块逻辑,即从唯物论到辩证法再到认识论。这样的逻辑线索应该说是非常清晰的。至于历史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有人认为这种“具体运用说”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唯物史观的完整理论形态是最先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成熟的理论形态是后来才形成的。如果只是从历史的研究顺序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从逻辑建构顺序来看,这种说法就有问题。历史研究顺序与逻辑建构顺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从具体到抽象,后者是从抽象到具体。这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强调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区别。此外,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提并论也并不矛盾,这就正如把普遍与特殊相并列一样,从此也可以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专门研究矛盾特别是研究普遍与特殊矛盾的哲学。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的“三性”(2)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025-07-16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025-07-16
- 习近平抵达柬埔寨金边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2025-04-17
- 社会主义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2025-03-25
- 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5-01-27
- [视频]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2025-01-27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文化”概念2025-01-13
- 习近平:在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4-12-16
- 学思千载 融汇发展2024-11-25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2024-10-12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生日快乐,青春中国
- 【廿四节气·寒露】秋意浓,露凝霜,养生正当时
- “电影+” 加出消费新动能
- 中秋承古韵 明月映团圆
- 国庆中秋喜相连 风清气正共欢庆
- 韩文科:面向“十五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杨英杰: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与世界意义
- 刘颖:“大安全”理念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 【党员课堂】左鹏: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十一”假期|京津冀文旅服务“一盘棋”
精选视频
【中华文明】何以“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历史回答
中华文明丨从“最初的中国”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顺应历史必然
以历史主动擎画新篇 开辟改革开放广阔前景
从五个艰难时刻 看14年抗战的艰苦卓绝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