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盘点就怕“无文化”

端午小长假,盘点就怕“无文化”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三天都是节,分别是端午节、父亲节、夏至节。“三节接龙”应该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因此,盘点这一小长假有别于其他年份,有别于其他小长假。

盘点小长假有着固定的套路。一些经济指标,一些旅游数据,一些“堵”在路上的新闻,一些不文明的叹息……有的时候,是为了数据而盘点,为了现象而聚焦。当然,这种惯性使然的盘点有其存在价值,毕竟小长假给人们带来旅游经济与假日消费的酸甜苦辣。可是,如果仅满足于此,盘点必然成为“鸡肋”,甚至连小长假也变得“食之无味”。

盘点小长假,摒弃“碎片化”。“碎片化”地观察现象以及所得出来的结论,很可能被假象所蒙蔽,被微观所左右,影响自己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有害的结论。这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更多的是形成假象与幻觉,很难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盘点不利于小长假制度的完善与健全,也不利于传统节日与文化的弘扬。

端午小长假,盘点就怕“无文化”。三个节日,三个内涵,浓缩于一个小长假之中,文化是它们的纽带。文化是节日的“血脉”: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父亲节的感恩文化,夏至节的农耕文化。只有盘点这些文化,才能让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一旦节日文化被小长假的美食或旅游所淹没,文化的“根”就会漂浮起来,节日的今天尤其是明天令人堪忧。

节日怎么过?我的节日我做主,不能刻板地要求,个性化、多元化与包容性也是节日的题内要义。当传统节日邂逅现代文明,很多传统习俗在自然而然地改变,可是,这种自然淘汰与选择显然是慢半拍,现代人也容易“留念”与“不舍”,还可能出现反复与反弹,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的盘点来“加速”,为制度的顶层设计“加油”,让“我们的节日”更丰满,让我们的权利更殷实。

盘点为了总结,更为了展望;盘点是“回头看”,更是“向前望”。走进“大时代”,大文化的构建,大文明的推进,大旅游的前行,我们的思想与思维不能“堵在路上”,不能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层面,而是需要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风口等来认识与审视,构筑起适应大时代的制度规范,构筑起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文化平台。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