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统战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

把握统战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战工作是一门科学,没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做不好的。统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精通统一战线历史,做到心明眼亮,同时还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掌握统战工作的个中门道,善于处理各种复杂敏感问题,努力成为行家里手。这一重要观点为我们将统一战线科学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为什么要建设统一战线学

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重要法宝的系统化知识,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系统科学。统一战线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治理科学。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科学。统一战线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二、建设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学

从广义上说,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学就是研究政治联盟这种特殊政治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从狭义上说,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基本问题。统一战线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巩固政治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问题增加了新内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寻如何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统一战线学的重要任务。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套由概念、范畴、命题、规律组成的逻辑体系,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统一战线学也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和研究领域。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学有四个基本概念,两对基本范畴,两个基本规律,五个重点研究领域。

领导者,同盟者,共同利益,政治联盟,是统一战线学的四个基本概念。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集团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政治联盟。组成政治联盟的不同社会集团通常分为领导者和同盟者。领导者通常是作为先进阶级代表的政党,是统一战线的政治核心。围绕在领导者周围的其他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则是同盟者,是统一战线的成员。统一战线学的逻辑起点是共同利益,终点是政治联盟,基本关系是领导者与同盟者的关系,核心问题是领导权。

同与异是统一战线学的第一对基本范畴。不同社会集团结成政治联盟的前提条件是共同利益,这是同,是一致性。没有同就谈不上联盟。但结成政治联盟的政治集团本身又是不同的,各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是异,是多样性。没有异就没有必要组成联盟。当代中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同与异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在的固有的基本矛盾。只有求同,才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增进政治共识,加强一致性,建立统一战线;只有存异,才能在相互包容、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多样性,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这是统一战线学的第一个基本规律,可以简称为“同异律”。

合与分是第二对基本范畴。不同的政治集团联合在一起是合,即联合。联合以共同利益为条件。一旦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共同利益不存在了,联盟就面临破裂,这是分,即分裂。要维护联盟,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就需要统一战线的领导者正确处理联盟内部的关系,基本原则是“又联合又斗争”。这里所说的“斗争”,不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而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教育引导,纠正错误,增进共识,形成新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个以斗争求联合、以批评求团结的法则,是统一战线学的第二个基本规律,简称“合分律”。

当代中国的统一战线学有五个重点研究领域,这就是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每个研究领域又有一套特殊的概念和命题。

这些概念、范畴、命题、规律组成的逻辑体系,与五个重点研究领域一起,构成当代中国统一战线学的基本框架。我们要建设的统一战线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统一战线学作为一门科学,对古今中外凡是有益的思想资源都要吸收,都要借鉴。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特殊经验出发,从当代中国的特殊问题出发,努力做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特殊经验与普遍意义相统一,中国本土学术与人类文明成果相统一,揭示统一战线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