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样建设统一战线学
以干部院校、高等学校开设统一战线学课程、培养专业研究生为载体。当代中国社会对统一战线知识有庞大的需求。8600多万中共党员,特别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学习统一战线知识,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掌握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要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应当了解中国共产党有关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多党合作、人民政协、“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统一战线知识涉及国家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了解的常识,应当列入国民教育内容。尽早在高等学校开设统一战线课程,编写统一战线专业教材,培养统一战线理论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从2009年开始,在中央统战部的指导下、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发起建成统一战线学的攻坚战。2013年,经与山东大学协商,达成两校共建统一战线学的合作意向,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统一战线学二级学科,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目前,两校合作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首批统一战线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考录取工作已经完成,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的实质突破。
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单列统一战线学、加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为支撑。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迅猛发展。各级人民政协、统战部部门、社会主义学院和部分统战研究实力雄厚的高校成为统战理论研究的主阵地。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等一批学术研究团体的相继建立,为开展统战理论研究提供了稳固的平台。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公开发表论文数以万计,统一战线干部培训教材已经成龙配套。所有这些,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看到,统战理论研究也面临一些难题。一是研究队伍不稳。二是研究力量分散。要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当务之急是稳定研究队伍,整合研究力量。要争取尽快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把统一战线学单列,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增设统一战线学学科规划评审小组。这样,可使统一战线领域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以国家项目的名义统一规划、统一立项,动员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
以研究方法创新为手段。统一战线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除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外,还要运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目前国际上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运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可以从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四个层次,汲取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心理学、党建学、领导学等学科的相关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又可避免同这些学科相雷同,使统一战线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