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百年心路(2)

探寻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百年心路(2)

——从《孤寂百年》说起

徘徊学术政治间

“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的传统。具有专业知识、独立精神、强烈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由传统的士转变而来,这种“关怀”自然格外强烈;加上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内忧外患不断,时处民族危亡之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不能不深深地关心并卷入现实政治。

这些知识分子深度参与政治,却又无力真正改变政治。梁启超以政治参与登台亮相,一生中大半时间都在从政,但在他的晚年,却对政治深深失望,退居学苑。在梁启超之后,曾经发誓“二十年不谈政治”的胡适,震惊于国内政治的黑暗,不得不参与政治,与丁文江等人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想依靠军阀组成“好人政府”,改良中国政治。结果,他们也被军阀视为掌上玩物。胡适沮丧地承认依靠军阀政治改革的梦想失败:“我们谈政治的人到此地步,真可谓止了壁了。”

现代知识分子的重要一点是有专业知识,一方面他们有专业知识、专业抱负、专业理想,另一方面他们关心政治,形成一种难以摆脱的矛盾和内在紧张。

总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也油然而生,在观念、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本书中的十几位人物,思想、观点、立场不同,命运迥异,但都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中的“沧海一粟”。对他们言与行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深入透视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知识分子作用、使命、命运的理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