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和亲

所谓的和亲,其中心内容是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做阏氏(yān zhī,匈奴单于的正妻),每年还要向匈奴赠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米和其他食物。另外,汉朝还要开放关市,让双方百姓互通有无。当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汉匈人民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同时,汉匈双方结为兄弟或翁婿,约定以长城为界,汉中央政权与匈奴分治南北,各自为政。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无奈接受刘敬建议,实行“和亲”,于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将宗室女翁主嫁与匈奴单于,并派刘敬前往匈奴结约。

汉匈间的厮杀声暂时停止,边陲又恢复了宁静,空旷的原野上,若隐若现地传来了几声悠扬的牧歌。

此后,尽管汉朝一直在推行和亲政策,但是,“匈奴奴隶主贵族欲壑难填,尽管他们得到了汉朝月亮般柔美、马奶般芳香的大汉公主,还有使人眩目的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依然不时南下侵扰内地,抢夺财物,掳掠人口,杀戮无辜,焚毁村庄,夷平良田,在边庭上架起了一座阴森森的刀山。”诚如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即使实行和亲政策的时代,汉家公主的北上与匈奴骑兵的南下,一如文化的针与线来往交织,弥合着南北的民族距离,而和平往来和战争往来长期以来一直交替发生,演出着一种婚庆之乐与厮杀之声的奇异的合奏。”

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冒顿骄傲狂妄的竟然写了一封词语亵慢的情书,派使者送给新寡的吕后,信中说:我是孤独无偶之君,生于草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地,屡至边境,很想到中国一游。现在陛下寡居,而我也单身独处。这样,我和你都郁郁寡欢,无法派遣心中的苦闷。希望我们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轻佻诬蔑的语言使为人刚毅的吕后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她读信后,勃然大怒,召丞相陈平及樊哙、季布等进宫,商议要斩匈奴使者,出兵攻打匈奴。当年在鸿门宴上曾令项羽心寒的樊哙支持吕后,他慷慨激昂地说:“臣愿统率十万将士,横行于匈奴之中。”吕后问季布意见如何,季布说:“樊哙可斩!从前韩王信反叛朝廷,汉朝出兵三十二万,樊哙担任上将军,当时匈奴将高帝围困在平城冰天雪地之中,而樊哙不能解围。天下流传这样的歌谣:‘平城之下也实在太受苦,将士们七天吃不上饭,饿得拉不开弓弩。’现在歌吟之声尚未断绝,受伤的人刚刚能起身活动,而樊哙却要扰乱民心,动摇天下,胡说什么要率十万之众横行于匈奴之中,这不是当面说谎骗人吗?再说夷狄好比是禽兽,得到他们说的好话不值得高兴,得到他们说的坏话也不值得生气恼怒。”精明的吕后细细思量后,接受了季布的劝谏,打消了报复匈奴的念头。她的答复是送给冒顿单于一位漂亮的公主。在给冒顿单于的回信中,她语言委婉,并且自污地说:单于不忘敝邑,赐给书信,敝邑诚惶诚恐。我退而自念,现已年老气衰,发脱齿落,腿脚不灵,走路不稳。单于误听传言,不值得自取污辱。敝邑无罪,理应得到您的宽恕赦免。我这里有御车二乘,马二驷,送给您仅供平日驾用。

冒顿看了吕后近乎自污的信后,又派使者前来道歉说:“未曾听说过中国的礼义,多有冒犯,希望陛下赦免我的过错。”同时进献马匹,两方遂又和亲。很明显,冒顿致书吕后行为,是对汉朝一次严重的挑衅和侮辱,然而却有学者说,冒顿只是遵从匈奴婚俗,并无侮辱之意。稍加分析,就知道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高帝的平城之围和吕后的忍辱负重,成为汉初几代君王和人民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和耻辱。

文景之世,冒顿死,其子老上,孙军臣,相继为匈奴单于,仍继续冒顿之南进政策。汉廷不得不将宗室公主们送上北去的辎车,但这并不能停止匈奴马蹄的南进,到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匈奴又一次弯弓跃马,入寇陕北,迫近长安,前锋部队已直逼甘泉宫的大门前。汉朝首都附近细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棘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已划为战区。像这样的严重威胁,一直持续到武帝初年。

刘邦首倡的和亲政策,是以弱对强的外交手段。虽然和亲政策的效果有时并不理想,但在当时却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汉以和亲的盟誓开启处理边疆人民关系的做法被历代开明政权所采用,为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公主们远嫁的汉人,把中原发达的汉文化带到匈奴,广为传播,使匈奴在潜移默化中,渐变风俗,提高素质,使北方草原地区的文明向前发展。

汉代以后,胡汉杂处,各民族之间的民间通婚开始流行,这可以看作和亲的民间化和普遍化。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对民族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