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坦荡做人,谨慎用权(2)

为官:坦荡做人,谨慎用权(2)

严以用权消除“私益秽气”

“私益秽气”表现为一些官员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跑官要官买官,以及暗箱操作、带病提拔、弄虚作假等使得投机取巧者钻营得益,老实人吃亏,使部分人失去了价值坚守的信心。它还带坏了社会风气,社会上某些人以攀官亲为荣,以追奢华炫富为时尚,以鄙穷俭为理所当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严以用权”,就是要看管好手中的权力。汉代荀悅写了一部《申鉴》,他提出了用好权力的三个标志和用坏权力的三个标志。一是可以实现儒家的仁政治理天下的理想,二是给老百姓带来恩惠和利益,三是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达道于天下,达惠于民,达德于身);坏权力三个标志一是凭借权力高人一等,二是凭借权力享受众多的财富,三是为所欲为,纵情恣意。因此,在他看来,在治理得好的时代里,权力是好东西,而在治理不好的时代里,权力是灾难的根源,是坏东西。笔者以为,“严以用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权力有规。用权要有规矩,要讲组织原则,要符合制度和遵守法律,直接行使也好,授权还是受权也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它是公器,不是私人和家庭交易所获利的工具。“严以用权”就要敬权,权力来之不易。其二,权力有界。用权要恰到好处,职守之内,正当合法,职守之外,过犹不及,权力不可能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严以用权”就要畏权,畏权力伤人。其三,权力姓公。权力来自人民的赋予或者授权,公权力的使用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体现在维护公平正义上。“严以用权”就要慎权,慎权是防止权力偏袒,尤其是防止公共决策“嫌贫爱富”,权力对富人的偏好,即是对弱势群体的偏颇。

做到“严以用权”者,胸中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或者说拥有浩然正气的权力者,自然也会“严以用权”。其一,邪不压正,公私分明。公私不明,自有“道德风险”,权力很容易转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或者会有意为之,或者是半推半就,或者是始守终弃。而浩然正气者将公私分明视为自然和应当。谢承在《后汉书》用一首诗称赞扬州刺史巴袛:“扬州刺史有巴袛,夜与士对黑暗里。公干私谈分泾渭,欲燃官烛不可以。”表现得何其坦荡磊落!其二,职责所在,非挟私报复。浩然正气者对私益秽气疾恶如仇,他们敬畏权力,是因为权力可以是正义的武器,对付那些用权力谋私的人和事,哪怕是付出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值得欣喜的是,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官场“私益秽气”大为减少,而清正廉洁之风已渐成气候。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