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远离“漠民贵气”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历高、专业化的知识精英成为执政的主体,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也不能不忽视,那就是少数领导干部患了“精英症”。“精英症”的重要特征就是对己、对他人的不同态度,对自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高明、高贵,想问题、做决策都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放松对自己要求,对组织纪律漠然视之,听到“严”字就会感冒甚至排斥。对他人,尤其是对人民群众或敬而远之,或冷漠鄙视小觑,有人称之为“漠民贵气”。
“严以律己”的核心是要摆正对己和对人的态度。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在谈及现代人的道德素质时讲到了三种精神,即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越是领导干部,越是社会精英,应该越具有这三种精神,这是对自己的要求。只有“严以律己”,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消除“贵气”,也才能尊重他人,不会出现“漠民”现象,这是辩证的。
明末清初的唐甄在《潜书》中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说:“为政者多,知政者寡。”知政者寡的原因是不懂“结民心气”,他认为即使在军事、财政、思想教育、官员选拔这四个方面都做好了,还不能说达到了治理国家的目标,国家也会发生危险,其原因在没有尊重民众,赢得民心,用他的说法是“见政不见民”,结民心气不够。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写道:“1949年没有一个人能否认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公公正正地征服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执政,毫无疑问是归功于结民心气。当初大多数共产党的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年纪也不大,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对人民有诚意,有感情,有担当,对自己严以律己,在危险时刻宁肯为了人民而牺牲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去换人民的生命,民心之气岂有不结之理?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