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坦荡做人,谨慎用权

为官:坦荡做人,谨慎用权

当前,全国正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推动领导干部在“知”和“行”两方面再向前一大步。从“三严”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消弭盛气凌人的“霸气”,消除“私益秽气”,远离“漠民贵气”,增加政治信任,借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官场风气。

严以修身消弭盛气凌人“霸气”

曾有一个时期,“霸气”的官员并不少见,其中较为广泛的说法是为了实现地方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推进。他们为官理政采取强硬手段,使这些地方“风生水起”,成为“创新”的“典范”。

然而,事实证明,无论这些领导干部的初衷如何,这种“霸气模式”一旦开启,有很大的后遗症,其一,没有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仅靠长官意志和个人决策,其破坏性往往大于建设性,不仅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而且一些决策失误纠正起来所花成本和工作难度很大,因此表面好看的形象和政绩背后难掩假、虚、空的真实状况。其二,具有个人铁腕治理风格的“霸气模式”,并不具有持久性的效果。虽然“敢为天下先”、“勇为不怕难”、“创新不畏险”这些口号都具有鼓动性,但是如果为官不尊重职责分工原则,以个人为中心,表面“负责”,实为“干预”;这种“霸气”还表现为对下属动辄训斥,甚至随意撤换,表面上“严”,实质上是“苛”。所以,漠视基本的制度原则、程序要求与法律规范,搞长官意志,个人专断,“运动式”的整治风暴,免不了人“走”政息。其三,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反而容易滋生腐败。“霸气模式”采取“人治”色彩很浓的行政手段,往往是“政商一体”,表面上看似乎执行力很强,短期内实现“弯道超车”的“繁荣”,但是违背市场规律,比如在工程建设承包上等本该完全可以采取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机制和运作模式,却要反其道行之的话,难以避免官商勾结的结果。

从深层次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的霸气,归根结底是缺少“敬畏意识”,更进一步说,是缺少严以修身的结果。古人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表达了君子基本的待人之道。孔子的信条就是“居处恭、执事敬”,他在回应学生什么是修身的时候,采取非常谨慎的方式作答。他先是说修身是“修己以敬”,也就是修身是为了恭敬、认真地接人待物。修身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修为,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伦理状态。然而学生似乎不满足地问他,修身仅是这样而已吗?孔子说修身也是为了“修己以安人”,意思是说修身是为了身边周围那些熟人们的安好而已。当学生有所不甘,连续第三次发问时,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这是修身的最高层次,而要达到这个层次难之又难,于是又急忙补充道:“这是连尧舜可能都难以做到的呢。”在孔子看来,如果连“修身敬人”这一点都做不到,如何能够达到“安人”与“安百姓”呢?换言之,修身要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程度才可以为官为政。

“严以修身”是为了增强底气,底气足了,霸气自然会少了。霸气看上去威风凛凛,实际上以权压人、以势欺人。“严以修身”是从敬人的态度多检讨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走到第二步“以安人”,融洽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同事、下属的积极性。当达到“修己以安百姓”,则一方面为人民谋福祉的为政目的达到了,另一方面已“安”的百姓自然会增加对领导者个人,对整个执政党的政治信任感。明代吕坤在《呻吟语》有一段令人回味的见解,他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深沉厚重无疑是“严以修身”的结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