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新常态 展现金融新作为

服务经济新常态 展现金融新作为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肩负着服务经济新常态、开创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职责。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也需要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人民政协具有独特优势,政协委员可以大有作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肩负着服务经济新常态、开创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职责。同时,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新旧动力的深度转换、新旧矛盾的交织显现,也需要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一、经济新常态决定了金融改革发展的基本导向

经济新常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常态,要求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经济体制改革30多年来在思想认识层面一次飞跃。以这一理念为指引,在金融领域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能提升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让资金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更好地服务经济改革大局。

经济新常态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要求金融改革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量小微企业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和有限的金融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的金融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前瞻的思维,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特别是加强金融业态、金融模式的创新,更好地吸收、动员社会资本,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形成强大支撑,让千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汇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生机勃勃、不断前行的巨大动能。

经济新常态是增长方式由投资和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新常态,要求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新常态下,消费已经超过投资和出口,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特别是,在当前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升级的新阶段,需要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要求各类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手段、智能化技术,再造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鼓励网络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消费者的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经济新常态是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的新常态,要求始终坚守风险防控底线,持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新常态下,经济运行处于“衔接期”、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新兴动力处于“孕育期”,经济下行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过剩产能的淘汰,都可能会带来金融风险的挑战。在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改革攻坚的关键期,需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不断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服务经济新常态中发挥稳定器、缓释剂的作用。

经济新常态是优化空间格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常态,要求金融改革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新常态下,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开辟金融发展新空间。特别是,新常态下的中国,正在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中国经济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迫切需要金融业提升国际竞争能力、跨境服务能力,并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奠定中国金融全面提升的货币基础。这既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争取本国核心金融利益、提升中国金融地位的现实要求。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