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给“中国建造”全面走向世界提供重大契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亚投行筹建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即将开始全面运营。有关成员国将共同努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确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国际金融机构中务实、高效的一员。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将迎来全面走向世界的重大契机。
作为“一带一路”宏大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亚投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建设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是体现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所提倡的开放包容、透明公正理念的平台。然而,真正实现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除了为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的投融资金融服务外,更亟需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相关产业的高度协同和深度整合。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重大基础设施的组织实施、工程战略资源整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程关键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较之于一般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协同整合的需求更加紧迫。由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主体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由承包商(分包商)、设计方、业主、监理等组成的网络,延伸至重大设备制造商、新型材料供应商等;建设方式也突破了传统的现场施工而融入工业化生产方式,因而,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需要融合建筑、建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及金融等诸多产业。从产业链看,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缺乏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有效整合模式;从技术链看,实施方(承包商)与研发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尚不健全;从价值链看,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业务较多,面向价值链高端业务的竞争能力(如创意与设计、盈利模式等)明显不足。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普遍具有刚性的财政约束,基建投资支出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相关指标如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均远低于我国;同时,我国涉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对接的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投资空间巨大。机会千载难逢,怎能失之交臂!“中国建造”迫切需要朝乾夕惕,倍道而行,接棒“中国制造”,塑造响亮世界的“中国工程”品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