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国家治理的挑战与机遇(2)

互联网对国家治理的挑战与机遇(2)

互联网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挑战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治理也给国家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互联网治理的好坏也是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认同的重要因素。

首先,互联网安全事关国家安全,需要国家主导、多方协同,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我国在成为互联网大国的同时也正遭受着大量攻击性风险。病毒传播、信息窃取、黑客攻击等严重危害着国家安全。保障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国互联网治理的共识。但是,要想充分保障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建立与其他公私部门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网络空间行为主体密切配合,形成紧密沟通、高效协同、开放合作的机制和体系。

其次,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政府如何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本位、形成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的科学治理体系,无疑是当务之急。截至2014年1月,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大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分别高达1197亿、1000亿、604.7亿美元,伴随着这些互联网巨头崛起的是整个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正在日益形成的全球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相应的产业治理方面,我国却没有做好领先全球的准备。

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产业长期在没有专门政府部门有效管理下“野蛮生长”。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政府政策出台的速度。可以说,我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按照现代治理理论,对于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我们大可依赖市场自身,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有必要依靠各私营组织、行业组织充当治理的主体,以行业自律、行业公约为治理手段最终实现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互联网危及社会认同,加深社会信任、弥合社会分歧是重中之重。互联网在给予公民更多表达空间、参与公共事务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降低社会认同、影响社会理性的负面效应:网络谣言屡屡出现,造成社会恐慌,破坏了公民群体之间的相互信任;网络舆论众声喧哗,既有公民的合理诉求,亦不乏偏颇过激之语,网络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错位往往造成官民对话的艰难;网络暴力更是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工具进行网络动员,冲击着一些公民的日常生活乃至人身安全。

总之,互联网正改变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在互联网影响和创造的全新社会场域中,政府须应对新的执政环境,实现从效率优先到公平公正、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从善政到善治的治理转型。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