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的重大趋势性变化(3)

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的重大趋势性变化(3)

——从新常态视角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四是发展方式由要素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质量不高。近年来,在政府主动引导和市场倒逼下,创新驱动的力量在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主要表现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孕育。技术密集型、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201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13年增长12.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0个百分点。今年1至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网上零售持续高速增长。2014年,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9.7%,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37.7个百分点。今年1至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3%,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28.9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2014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2313元/人(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比2013年提高7.0%。

五是发展目标由追求GDP向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在工业化扩张时期,增长是第一位的,把追求GDP的较快增长作为主要考核目标,有其合理性。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一定要将发展目标及时地由主要追求GDP较快增长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一方面是因为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在升级,人们的利益诉求在增多,对生活质量、公平正义、生态环保等问题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也确实带来了诸如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由此,发展目标趋向多元化,即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这既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推进法制化进程,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人民生活和福利水平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GDP增速高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连年缩小。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快于城镇。2014年,扣除价格因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实际增长9.2%,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快2.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9%,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快1.9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2013年扩大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5.6%。

总之,上述五大变化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是趋势性的和不可逆的。这五大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新常态主要逻辑内涵与外延。可见,新常态绝不是一种经济增速回落的借口或托辞,更不是一种无为的状态,而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涵义和经济走势;也很难真正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

责任编辑:赵小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