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互动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
揭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规律,不但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特别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而且要深入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具体互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机理。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是指二者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作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都不是独立进行和实现的,而是在与另一方的互动中完成的。理论创新离不开实践创新,是对实践创新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实践创新也不能脱离理论创新,有赖于理论创新的反哺和指导。
实践创新具有基础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往往不是从已有原理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在指导实践的进程中,在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依靠实践上的探索和创新实现的。当社会主义实践面临新的形势、遇到新的挑战时,特别是当原有理论不敷运用时,社会主义实践就需作出新的尝试和突破。这就是新的实践对原有理论的突破,这种突破如果在经验积累和验证方面取得了成功,就能为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素材和强大动力。
实践创新需要理论创新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利器”。但在遇到实际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时,一些人往往只注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不注重其“立场”和“方法”,热衷于用原有的结论来应对现实需要,这是不全面、不正确的,也是不能完全奏效的。事实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的是全面、系统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按世界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崇尚探索创造的创新精神等,均为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和引领。
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理论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践创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二者的互动更是如此。深入考察二者互动的过程,可发现其存在着不同的运行状态。
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其内部诸要素如概念术语、思想观点、体系架构、研究方法等既可能保持协调一致,也可能存在矛盾甚至冲突。理论家和学者只有妥善处理这些矛盾乃至冲突,才能实现理论和学术上的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互动也是如此。如果二者的互动不能正常运行,就可能出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的矛盾冲突。承认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互动中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使二者良性互动,是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所谓良性互动,是指创新的各种要素之间,特别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形成一种顺畅有效的互动状态,即自觉地相互配合、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要求实践创新能够带动理论创新,但不违背理论创新本身的逻辑;要求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不因理论限制实践创新的推进。这些要求也会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即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应求同存异、密切合作,在推进创新过程中确立共同目标,共同致力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作用。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尽管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充满新与旧的矛盾和冲突,有着探索的成功与失败,有对创新成果评价的誉与毁。但我们还是要努力让马克思主义以共识最大、冲突最小、代价最低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创新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