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内,把坏思想坏作风带入党内。战争年代参加党是冒着掉脑袋危险的,搞不好要被杀头的。党执政以后这种危险不存在了,因此一些人会抱着各种目的入党。有的是虚荣心作怪,为了名誉和地位,有的纯粹是为了做官,有权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利益,有的是为了将公物己用,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声色犬马。有的是结团伙、抱团,形成自己的势力,形成自己的圈圈等等。
其四,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利,界限容易产生模糊。由于领导干部掌握权力,求办事的人多了,求办事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会用一些不正常和非法手段拉拢领导干部下水。面对社会上一些人迅速致富后挥金如土,面对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党员领导干部只要主观定力与客观监督有丝毫松动,就会心理失衡,守不住底线,利用一个招呼、一个批条、一个暗示,用权力换取丰厚的金钱等物质利益,从而滑向人民的对立面。
其五,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脱离危险所产生的危害更大。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途径,微博、微信、短信成为大众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某地发生一个热点事情,很快全国全世界都知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或违法乱纪,很快就成为社会公众舆论热点,严重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的威信,严重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现在微信多快,手机一拍照,微信一上,马上大家都知道。而且有些事情会放大,所以这样的话,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注意,就会使党的形象受到损害。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如果长期不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苏共严重脱离群众,形成了近百万的特权阶层。这些特权阶层有专供的特供商店,有专门的医院,专门的养老院,住着宫殿般的别墅,吃着皇宫盛宴般的美味佳肴,坐着高级轿车,完全与人民群众隔离了隔绝了,他们只知道自己生活在天堂中,不知道人民群众过的是什么日子。1990年,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的却占85%。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苏共,自然要为人民群众所抛弃。苏共的教训,不能不使我们警钟长鸣。
第三个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为防止执政条件下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作出的努力。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视和措施。
党对执政后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有清醒的认识的。1949年3月,在民主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党将要成为执政党的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一个讲话,提醒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污享乐、不愿意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但是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也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因此,他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特别注意执政条件下密切联系群众问题。
1950年5月1日,党中央根据新党员很多人作风不纯,老党员、老干部中也有一些人骄傲自满,发展到严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引起人民不满的情况,决定开展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为期半年,有针对性地克服上级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和下级机关中的命令主义,纠正干部、党员居功自傲的情绪和革命到头的思想,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又决定进行一次整党运动。同年3月28日至4月9号,党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刘少奇在大会报告中指出,由于党成为领导国家的党,投机分子、破坏分子也想尽各种办法钻进党内来,这是一种严重的危险。还有一些党员居功自傲、官僚主义、脱离群众或拒绝党分配的艰苦工作,而去发展私人事业,因此进行一次整党是必要的。在整党的过程中,1951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各级机关中暴露出来的许多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决定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通过整风整党和三反运动,使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执政条件下得到巩固和加强。党的政策得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