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大学租民宅当教室 瞄准高考落榜生
中国高考,在万千寒窗学子厉兵秣马,全力备战的同时,俗称“野鸡大学”的众多非正规、虚假大学也在大张旗鼓地准备借招生敛财。不过,在当局加强取缔与曝光下,野鸡大学目前似乎已销声匿迹。北京作为野鸡大学最多的城市,如今也是一校难找。
中国民航学院,中国邮电大学,首都财经贸易大学,这些名字与正规大学相似的野鸡大学,最近被中国媒体梳理发现超过210所,其中校名冠以北京,或校址虚设在北京的就有近百所。经曝光后,这些所谓大学的官网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按照民间高考资讯服务平台,上大学网提供的野鸡大学名单网站查找,要么无法打开网址,要么电话无人接通,始终联系不上任何一家在榜大学。
一家常年在淘宝提供文凭提升服务的网店店主说,网上标示的与北京、山东等名校有关的业务现已全部停止。
多年泛滥成灾的野鸡大学难道会就此收手,还只是为躲过风声,暂时按兵不动?
上大学网的内容总监谌江平接受受访时说,只要知假买假的需求仍大量存在,野鸡大学就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他说,2013年由上大学网率先曝光的野鸡大学有150所,2014年已增加到210所。
他说,野鸡大学增长势头不减,是因为网站建设成本低廉,现在绝大多数野鸡大学只有空壳网站,且服务器大多在境外,域名易注册、易更换,教育部门和网监部门难以监管到位。
报道称,在中国,学历文凭仍为求职、升职必经的一道门槛,尤其在公办机构的内部考核中,文凭学历与晋升、待遇紧密挂钩。假文凭花费不多,也不会被轻易证伪,却能够换取光明的前途和实在的利益,这笔“划算”的买卖助长了野鸡大学多年以来的长盛不衰。
去年在江苏省抓获的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的网络诈骗案,竟牵出全国有31个省的25万人参与购买虚假大学毕业证书。
报道称,巨大的现实需求,也让极具投机嗅觉的野鸡大学不断地与时俱进,即便被封杀也会迅速死灰复燃。
在中国大学大规模扩招之前,野鸡大学的目标人群是一些希望能进校园学习的高考落榜生。租借高校周边校舍,假借知名大学的名义拉拢学生是当时行骗惯用的伎俩。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李姓女子对媒体说,2003年中学毕业后,她曾就读过一所挂靠在上海一知名高校名下的野鸡大学。
“花了6000多元读了半年,什么也没得到,自认倒霉”,她说:“教室是租借大学附近的居民住宅,任课老师七拼八凑,学不到什么,还要通过自学考试才能拿到文凭,和当初许诺的根本不一样。”
“谍影重重”的野鸡大学飞不出凤凰
受人唾弃的野鸡大学之所以依然“困兽犹斗”,一是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就学需求,尤其是“一些成绩不佳又想念个好大学的”;还有就是野鸡大学存在巨大的利益驱动,投入少,收益大,相对的违法成本又很低。
野鸡大学的存在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大痼疾,一方面学生学习个三年五载,文凭拿不上,只落得“凄凄惨惨戚戚”,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一些野鸡大学为“傍名牌”把校名取得与某些名牌大学相似,给名牌学校的公信力带来巨大的创伤。
早在5月份国家就曝光了一批野鸡大学的名单,目的是让公众能够辨别李逵和李鬼,所以辨别野鸡大学的方法也值得考究。野鸡大学办学时间短,有的一两年,有的三五年,没有传统和文化底蕴;野鸡大学的硬件配备极其有限,有的干脆在商务楼租房,有的展示图片上的图书馆很小,书籍只有一千来本,电脑房只有一两间,一看就知道是“糊”出来的;野鸡大学专业非常狭窄,基本上市场上热什么,就开办什么专业;招生标准“飘忽不定”,张榜公布时学校要求明明很高,但学生只要“抱着”学费上门,校方态度立马来个360度大转变,肯定能上!
高考刚刚结束,一些考生名落孙山,整天垂头丧气,家长也百般责骂、心急如焚。此时,切勿轻信人言,受一些野鸡大学的蛊惑。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宣传,公布野鸡大学名单,让其无处藏身的同时,要让家长们练就火眼金睛,明辨真伪;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让私立学校依法办学,不违规、不逾纪,加强处罚力度,增加野鸡大学违法成本,以“重典治乱”的决心,保护好象牙塔的公信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