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7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贯彻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群团工作的首要任务。
政治本质使命在于保证秩序与发展的实现,而秩序与发展实现有赖于价值、制度与组织三个机制作为支持,因此,价值、制度与组织就构成了任何政治形态有效运行的机制性体系,也同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支持机制。后发国家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使组织要素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支持性机制。在中国政治发展逻辑作用下,群团组织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有效领导和整合社会的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就使党的群团组织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组织化基础之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形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要求党的群团组织也应该随之进行创新与发展。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现代化浪潮对中国的袭击,也导致了古典政治文明逐渐走向崩溃。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选择了以政党领导人民建立现代国家的党建国家路径来构建现代政治文明形态。经过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这一历史使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在中国建立了作为具有与现代文明相匹配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为了克服一盘散沙社会与现代化建设对组织化诉求,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社会体制,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组织化基础。为了使现代化建设获得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决定。随后,在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大上分别做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的决定以及提出了“三个代表”和和谐社会建设,从而标志着作为现代政治结构要素的现代市场、现代国家、现代政党与现代社会基本生成。但是,对于整个政治发展来说,还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是各要素功能尚未充分发展,二是各要素之间内在有机化尚未生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做出了基于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从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从要素生成阶段进入了整体发展阶段。
二、党的群团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的组织化基础
传统社会的一盘散沙与现代化建设、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等任务对组织化诉求,使中华民族先是选择了军队,后选择了通过政党领导人民来驾驭军队,实现建立现代国家的路径。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价值与制度来说,组织化机制在创建中国的现代政治过程中具有相对优先地位,或者说在相当长时间内,组织化机制处于轴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组织与动员社会,主要是通过两种力量:一是军事力量,二是政治力量,前者服从后者。在政治力量中,主要是通过组织化力量,而政治组织化力量包括中共自身力量以及统一战线力量。这就是毛泽东所谓的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即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其中,中共自身力量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共政党自身力量,二是政党建立的群众组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青妇组织)。统一战线力量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各民主党派的力量,二是其他支持或认同中共的政治或社会组织。建国之后,我们将其中政党之外的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化力量经过有效改造与规范后,统称为党的群团组织,作为政党联系相应阶层与群体的群众的组织性与制度性渠道与网络。由于这些组织社会性比政党来得更强,那么从理论上说,群团组织可以更为细化和针对性地联系与服务群众以及反应群众意志,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群团组织就成为了除了政党之外最重要的组织化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