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历史记忆 弘扬民族精神

承载历史记忆 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夺取中国抗战最终胜利的精神动力。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面对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瓜分和局部殖民统治,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救亡图存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悲壮的。世界上几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我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在中国土地上)战争、日本武装侵占东北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在中国土地上频频发生,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我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灾难。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危难,救亡图存成为主旋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并为之接续奋斗,形成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精神。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展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杰出事迹,他们的爱国言行教育感动了无数国人。例如,针对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谭嗣同对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梁启超以“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为自己的言行作了概括。秋瑾则将爱国热情体现在她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豪迈气概中。李大钊的“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救中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多难兴邦。勇于抗争,百折不挠,这是中华民族固有品格和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民族抗争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只要我们弘扬这种民族精神,一定能够战胜难关,争取胜利”。

二、面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暴行,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万众一心、血战到底等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抗战精神

在中国近代历史记忆中,日本侵华时间最长、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日本从1874年初次侵略台湾到1895年甲午战争,到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出兵镇压义和团,到1904年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日俄战争,到1931年武装侵占东三省,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逐步升级,侵华步步加码。直到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长达70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此外,共有1.2万人被日军细菌部队作为“活体实验”惨遭杀害;大约20万以上的中国妇女被迫充当日军的性奴隶。日本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