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产生的重要影响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重要著作诞生后,其核心观点就逐步体现到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之中,成为推动党的建设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在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正是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认识和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等这些艰深的理论问题,并将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转换为改造自己和投身实践的思想指南的。很多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同志都曾动情地回忆说:“一想起少奇同志,就会想起我们曾经熟读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一本深入共产党员之心的书。我们这一代,谁没有受过它的熏陶和教育啊!”“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它曾教育了几代的共产党人,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自觉地建立起共产主义的人生观,自觉地去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看到烈士的衣兜里也珍藏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血迹所染红。这决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本党的入门教科书,包含了马列主义真理,而真理是谁也扼杀不了的。”
在和平建设年代,焦裕禄等许多共产党员的楷模,也深受《修养》的影响和教育。他们也是通过反复阅读这篇著作来增强党性和宗旨意识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记载:“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禄同志去世前对大女儿焦守凤说,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别的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两本书(指《毛选》和《修养》),“你要好好读它,那里面会告诉你怎样工作,怎样做人,怎样生活。”焦裕禄同志在他42年短暂的一生中,用坚强的党性原则和人民公仆的本色,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高修养、做到“三严三实”,树立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榜样。
《修养》不仅对我们党的建设意义重大,在国际社会也产生很大影响。这篇著作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国外发行,被称为共产党的“东方圣经”。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曾熟读《修养》。他在1990年3月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同志的一次谈话中说:“如果从个人修养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在书中讲得句句在理,我从中受到极大的激励。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旦认定追求的目标,就要不懈地奋斗,就会经受各种曲折考验,要在艰难甚至恶劣的境遇中求生存与发展。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我坚定信心和斗志。”曼德拉在他的自传中还提到:“有一份我亲笔写下的文件手稿,题目是《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者》……这个文件的题目源自一位名叫刘少奇的中国理论家的著作。”
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大意义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切优秀共产党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高尚品格的结晶,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刘少奇同志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的写照。
毛泽东同志多次称赞《修养》是一本很有益的书,认为对党员同党的关系、共产党员进行思想意识上的修养等问题,讲得很透彻,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常用它对照检查自己。1942年4月,毛泽东同志要求在延安的干部教育中,新华社要“广播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把它同列宁论纪律、季米特洛夫论干部政策等文件放在一起播出。
刘少奇同志在1962年一次会议上也谈到这篇文章的意义。他说:“20多年人们还想着这篇文章,包括国外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有可取之处。什么道理呢?我想,马恩列斯解决的是党建路线问题、理论问题,路线问题解决了以后,要提高党员的修养,要解决党员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的矛盾问题,这方面我们有新东西,有创造。”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悼词中指出: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和其他关于党的建设的著作,教育了全党的广大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1月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的一大长处和优势,就是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同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讲求共产党员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刘少奇同志写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曾专门讲过这个问题。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要讲个人的修养;党执政了,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员、干部同样要讲个人的修养。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大有重申和强调的必要。”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11月11日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的许多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2007年5月撰写的《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中指出: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不仅在公开场合、集体活动和有人监督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远离组织、其他场合和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不放纵、不越轨,不做见不得人的事。2011年3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参观时指出,刘少奇同志的经济思想、治国理念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理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和宣传。
提高党员修养是党的建设的永久性课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衡量一个党员的标准,首先集中地表现在党性修养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肩负的崇高使命,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员修养,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他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他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要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修养,形成内在的政治“定力”,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与《修养》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党性修养理论。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评价在《修养》滋养下孕育形成的焦裕禄精神。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磨砺党性、提高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刘少奇同志深刻指出:“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不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纪律建设,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就像《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要求的那样,“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更加努力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