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

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成都的“路怒”暴打女司机事件,“扶不扶”典型案例彭宇案,幼儿园教师虐童、自行车失窃乃至最基本的闯红灯、排队加塞等行为却屡屡发生。这些行为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多不和谐、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语言、婚姻方式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立的文化体系。在这个庞杂的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也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我认为,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修身自强,“修齐治平”。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四书》的第一本《大学》一开始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强调“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现实价值,“三严三实”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由全党的修身要求可以推至全民全社会,都需要以修身为本。“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社会主义道德的培养和形成,能够而且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中汲取养分。人们为“修、齐、治、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