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和平牌”与“和实力”(2)

中国外交的“和平牌”与“和实力”(2)

作为外交信号的“和平牌”

从信号的接受对象来看,“和平牌”大致可分为通用信号和专用信号两类。通用信号就是指这类外交信号是面向全世界的,没有特定的接受对象,信号携带的通常是一般性和原则性信息。《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亚洲安全观的提出,以及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就中国外交原则问题的讲话、文章都属于通用信号。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2015年5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署名文章,论述了二战的惨痛教训对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他在文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专用信号是指这类外交信号是面向特定对象国针对特定问题发出的特定信息。中国提出的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中国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中俄发布的关于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都属于专用信号。

2014年8月初,中国外长王毅在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议后提出了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即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双轨思路”就像高铁的两条轨道,齐头并进,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共同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2012年2月和2013年6月,习近平在两次访美期间分别提出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方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有三点,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从中方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中美之间打破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打破历史上崛起国必须通过战争崛起的历史魔咒,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015年5月8日,中俄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这个声明列出了多项两国为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需要共同坚持的原则与具体的措施,并指出:“双方视继续深化双边关系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将在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双方达成的战略共识基础上,不断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维护各自主权、领土完整、安全,防止外来干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保持历史、文化、道德价值观等核心关切上巩固相互支持和协助。”

一般来说,我们更应关注专用信号而不是通用信号的效用排序问题,因为通用信号面向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所传递的是一般性和原则性信息,宣传性更强。如果信号携带的信息不具有方向性变化,比如从强调“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那么通用信号受重视的程度较低。而专用信号则不然,它传递的是针对特定国家和具体问题的政策信息,这些国家必须对专用信号予以高度重视。如果发出一个事关和平的专用信号,那么我们心里要明白,这个信号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或者说,它在澄清我方立场的同时,能够起到团结朋友、孤立对手、稳定中间派的效用就足够了,如果能扩大朋友圈则效果更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