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和平牌”与“和实力”(3)

中国外交的“和平牌”与“和实力”(3)

作为外交标志的“和实力”

所谓“和实力”是指以和平的方式使用实力。一国的实力可分为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这些实力类别都可以以和平的方式使用,从而构成不同类型的“和实力”。

在政治“和实力”方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运用投票权来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比如,从2011年到2012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三次否决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在第二次投否决票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指出,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有助于推动政治对话,化解分歧,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不应使问题复杂化。中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片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预判对话的结果,或强加任何解决方案都无助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在经济“和实力”方面,中国提出了包容性增长概念,让中国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周边乃至世界各国。习近平主席对此曾幽默地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行,我们都欢迎。”此后,中国又提出了“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合作倡议。这倡议就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在军事“和实力”方面,中国派兵出国维和、救灾、撤侨、反恐、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就是属于军事实力的和平使用。比如,中国现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海军已经派出17批护航编队参加亚丁湾国际反海盗护航行动;中国在也门撤侨行动中不仅撤出了中国侨民,而且还顺带撤出了大量外国侨民,赢得相关国家的高度赞誉。不过,武装力量由于其暴力本质,非和平使用方式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在涉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情况下,军事实力就必须非和平使用。

在文化“和实力”方面,中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与一些国家合办“中国文化年”,派文艺团体出国演出等都是在展示我们的文化“和实力”。文化“和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基本一致,两者都是试图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当中“和”的一面来树立当代中国的和平形象。

不同的实力运用方式构成了不同的外交标志,别国可以通过这些标志来预判中国未来的行为。当中国就某一地区热点问题在安理会投否决票时,其他国家就会据此分析中国未来在类似问题上的投票倾向性。当中国在巴基斯坦投巨资打造中巴经济走廊时,其他国家就会据此判断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度。当中国派遣作战部队参加维和行动时,其他国家就会据此研究中国维和政策的变化方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