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增长精准发力有“三招”

中国稳增长精准发力有“三招”

今年上半年在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全方位稳定经济增长。“半年报”将于本周密集发布。上半年成绩如何?下半年还会有哪些措施出台?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仍需精准发力,各地都需“绷紧发展这根弦”,多出“实招、硬招和新招”,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

稳经济仍有两大不确定因素

日前召开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了当前中国经济回稳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促进经济稳定向好仍要“付出很大努力”。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当前要“稳经济”,先要面对两大不确定性因素:一是房地产市场成交回暖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在年内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二是地方政府发债和置换以及PPP(公私合营模式)项目的推广能否解决地方基础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促进当前经济企稳并走出拐点,有必要先全面审视已有的政策,去除制度瓶颈,发挥宏观调控的合力。”连平分析,后续通过稳楼市来稳经济的政策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放松空间应该不大,主要是通过个人房贷、公积金贷款、交易税费以及限购政策等方面支撑房地产回暖。

“根据前一段时间的审计情况汇总,很多地方的项目投资停留在‘账面’,没有真正上马。地方政府的欠账现象也影响了社会资金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很多民营企业家顾虑重重。并且政府本身对PPP这种新型融资模式的特点、规律还认识不充分,相关制度建设很多都没有到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

国内外形势复杂发力需精准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各种挑战和风险带来的影响显然不可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自然是题中之义。对此,李克强总理指出,未来要着力在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增强后劲上打开新局面。

“加大定向调控、精准发力,主要指的就是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调低长端融资利率的问题,加上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合理调整税收结构等政策重点;另一个重点就是稳定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消费投资,通过消费金融创新、普惠金融调动市场潜力。”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下滑的压力较大,因此不管是定向调控、简政放权还是培育市场需求,主要目的都是把资金充分调动起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