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副市长落马忏悔 “贪字近贫”须警觉(2)

烟台副市长落马忏悔 “贪字近贫”须警觉(2)

贪赃枉法拿央视采访做借口未免太低级

近期烟台副市长王国群近日落马。与许多落马官员一样,王国群也“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表示万分懊悔”。但与不少贪官最爱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不同的是,王国群认为自己是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专访后,才有了骄傲情绪。央视真的是躺着也中枪,心里应该默默吐槽一句:怪我咯。   

这种说法倒是十分耐人寻味:骄傲情绪与权力腐败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话说“骄傲使人落后”,也是相对于“谦虚使人进步”的更高境界,落后也未必意味着堕落。根据王国群的忏悔书,2005年10月,烟台市政府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王国群作为代表去现场参加了颁奖仪式。而中国的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为此专访过他。根据王国群自己的表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有了骄傲情绪。

在这份忏悔书中被提到的央视可能要默默吐槽,难道这个能够成为你贪赃枉法的接口吗?难道采访你一次我就要躺枪?当官员自身不能洁身自爱,又不能经受住诱惑,就只能怪自己意志力薄弱,而不是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官场宠儿不知何为受贿罪? 官场生态令人堪忧

曾经兼任过烟台市公安局局长的王国群,竟然在被检察院查处以后才明白,“作为领导干部,和商人过多交往……来的是金钱,往的就是权力,是权钱交易、是受贿犯罪。”例数王国群1996年至2014年初的各种职务,从县长到市长,从市委书记到公安局局长,还有一顶看上去很有学问的“市政府特邀咨询”的帽子,这样的官场宠儿,居然被央视的一次专访热昏了头脑,居然还一直不知道什么是受贿罪。他这是在自嘲自己是一个低级的法盲,还是在讽刺官场生态的不堪?

乍看王国群的忏悔,会觉得他是在狡辩,但仔细分析他的陈述就不难发现,即使是狡辩也不乏实情。在他包含着推脱之词的理由中,或许可以还原出他的真实想法。

王国群把央视对他的专访,说成“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有了骄傲情绪”,似乎“骄傲情绪”是他犯罪的起点。这或许是一个时间节点,但可能不是“骄傲情绪”,而应该是摸清了风向,稳定了心态。很难说王国群在之前的仕途中,屁股是不是干净,但央视对他的专访,至少说明上级对他是信任的,也就是说,即使有问题也没有被发现。这就可能让他觉得可以更加放开手脚,为所欲为。

由此也给了他“抓贪官也抓不到我”的笃定。而在这种“笃定”里,并非他自觉很清白,而是坚信他“至少不是你们认为的大贪官”。现已查明王国群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438万余元,这算不算他所指的“大贪官”,在当前的反腐实践中还真不好说,但能让王国群觉得“至少不是你们认为的大贪官”,信息量就有点大了。那么,王国群的忏悔,无论为是自己找借口也好,实话实说也罢,都足以让人们对某些官场生态“刮目相看”。

如果王国群真是一个如他所说的“法盲”,那么,他是怎么会在仕途上一路升迁的?如此“无知”的人物,怎么会成为“市政府特邀咨询”的?如果王国群真是觉得收受438万余元贿赂不值得一提,那么,在他的官场经验中,犯下多大的罪行才算是贪官?这可不是王国群的一句“可见我糊涂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能够解释的。

或许,王国群确实是这样“糊涂”的一个人,但这样一个人竟然历任山东省海阳县县长、海阳市市长、海阳市市委书记、烟台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市政府特邀咨询,足以让人们对某些地方的干部选拔制度和程序,对权力的监督制度等感到一头雾水了。

【启示与思考】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从昔日无比风光到如今囚于监舍,尽管这些落马贪官违纪违法的方式不同,但分析他们的贪腐路径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正像王国群在忏悔中所说的:求物欲、贪钱财,钱权交易走上不归路;不学法、不懂法,违法乱纪毁于名利场;存侥幸、丧廉洁,底线失守沦为阶下囚。

尽管这是王国群“迟来的忏悔”,但确定点出了贪腐者的“通病”。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如果过分贪婪,就会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继而使自己本可以很美好的人生也变得黯淡无光。因为贪婪与幸福不是伴生的兄弟,而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学习是一种信仰和责任,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静下来,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无法拒绝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而侥幸,则是产生罪恶的祸根,是步入歧途的跳板。在日臻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面前,在强大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面前,不管贪腐者的“演技”有多高,“运气”有多好,“能耐”有多大,必然要以侥幸开始,以“不幸”告终。

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4年的王国群,就是典型的例证。王国群因贪婪失去了政治前途、失去了政治生命、失去了天伦之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他原先看似平常却十分珍贵的一切,王国群的惨痛教训着实值得我们吸取。

特别是王国群的惨痛教训也再次警醒我们,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仅靠党员干部自身的约束来制约是不现实的。要看管好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就必须把纪律的红线烧红,把法律的底线拉直,把警示的钟声敲响,让敢于以身试法者付出相应的代价,从而截断这条贪腐“不归路”,引领党员干部深悟“贪字近贫”的人生哲理,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