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怎么来看待一个城市?我们知道欧洲也堵车,我去的布鲁塞尔、巴黎都堵车,但是没有我们严重,那么人们怎么看待城市堵车的问题呢?我觉得我们有一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我们无论到比利时还是到巴黎,甚至到罗马这些欧洲的城市,他们的路网非常丰富,城市的毛细血管是畅通的,所谓路网丰富就是路口、城市道路贯穿着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
而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这个城市看起来很大,但是路网很多是封闭的,我们可以有一个城市的快速通道,但是在快速通道之内有大块的大院,例如房地产大院、各种机构大院把这个城市完全分割掉了,所以车只能到主干线上走。北京内城的胡同还好一些,新城几乎完全被分割掉了,这就是我们堵车很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北京,全国其他城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只建立一个院,建立过去以农业的方式盖一个大院保证院内的平安,但是忘记城市所有的要素应该向社会开放开通,这不仅仅能解决微循环的问题,还能解决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当你是一个院的时候别人是进不去的,而在开放的路网中,所有的沿街住房都可以变成新的服务业供给的地方,这是欧洲从中世纪一直延续下来的特点。
第四,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有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第二是怎么样看待城市这种资源供给。我们很难在欧洲看见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广场,特别特别大的公园。中国现在广场有广场文化,什么广场舞,公园绿地都离城市很远,步行很远,有些草坪还不能上去。欧洲很多城市,除了英国的海德公园、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其他绝大部分公园都是小的街心公园,花园不大路也不宽,目的是增加城市的紧凑程度,出门不开车就可以做到一切。但我们是一定要开车,而且大量的交通中间被拦阻,城市发展会受到影响,所以生活不方便了,后来我们改成综合体的模式,综合体的模式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仅是综合体,各种街心花园、生态环境的塑造也不应都完全由政府来做。
所以我想怎么样实现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怎么实现紧凑城市,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怎么使城市达到节碳节能的很重要的目标,这里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是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上,不仅在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上,也不仅在城市规划管理的观念上,也不仅在于城市的生态文明上,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化的文明从管理到社会,到每个人是否能够深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我们必须要经过的,什么是在结伴过程中需要循序互补能够得到的,这是我对中国城市化的理解。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越来越不方便了呢?比如我们看城市交通路修得很宽,交通快了,但是交通两边功能之间的联系被分割了。我们看一个古老的城市,沿路两边全是店铺,现在没有店铺了,为什么?快速交通发展起来把城市给分割掉了,就是因为城市的规划,各种基础设施的供给在客观上是把城市的所有功能给分割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它的资源配置效率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土地在粗放型利用,城市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方便性就大幅度降低了。
这样当然能源消耗就大,就不生态、不经济。所以在国际上来讲,人能步行出行的方式是最好的生态利用方式。可是我们现在哪个城市能做到尽量步行能解决大部分问题?除非到小城市。所以大城市、特大城市这方面的发展走过的误区需要我们反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