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自我革新:注重解决突出问题(2)

勇于自我革新:注重解决突出问题(2)

★共青团干部要由在岗的“过渡”观念向树立“担当”意识转变

共青团在党所直接领导的群众团体中,是唯一有年龄要求的,它保证了共青团朝气蓬勃、面向未来的青年特性。但也会使一些团干部产生“过渡”观念,在团的岗位上不太安心,对团的工作缺乏长远谋划,容易有短期行为。《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将群团工作的重要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这项被党视为“重要法宝”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每一名在岗的团干部都应树立“担当”意识,努力做到“在岗有时限,尽责无保留”,让青年高兴、让社会称赞、让党政满意,用奋斗与成长书写这一段团干部经历的光荣档案。同时在制度层面,应规定共青团干部特别是县以上地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职最低年限,保证共青团事业的连续性。还应严把团干部的“入口”和“出口”,防止和减少“跳棋”干部,克服眼盯官位、作风浮躁、只求表面热闹,不求长远实效的不良倾向。

★共青团组织建设要由形式覆盖向组织和工作双覆盖转变

据团中央组织部公布的全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8821.9万名;共有基层团组织387.6万个。但从组成结构上看,大多是按行政区划,依托基层单位建立的组织。下一步应按中央要求,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成员发展、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的方式,立体化、多层次扩大组织覆盖,重点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乡社区等领域和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群体延伸组织体系,基层组织特别需要在“覆盖主体的有效建设”“覆盖内容的有效供给”“覆盖主客体间的有效互动”三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活动,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但开展活动不是共青团工作的全部,特别是团的领导机关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思想指导、调查研究、典型推广、政策保障等方面,要给不同层级的团组织特别是基层留下“自转”和创新的空间。

★共青团服务青年要由“有意愿”向“有能力”转变

青年是最活跃的社会群体,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当代青年的群体结构、时代特征、多样需求对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提出了挑战。面对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恋爱婚姻、社会参与、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共青团应该和可以做哪些事,应具备哪些能力,这是必须要回答的课题。应该看到能力不足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瓶颈之一。我们必须始终将能力建设作为共青团的一项根本建设来抓,常抓不懈。

同时,共青团引导工作要由“有意义”“有意思”向“有效果”转变。目前,共青团工作比较注意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努力探索运用新媒体和文化、艺术、时尚等路径开展工作,使团的工作和活动更为广泛而深入地融入青年。但使“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有趣,青年乐于接受,做得还不够,我们必须重视其是否“有效果”,避免刻意追“新”求“异”,而忽视思想引导实效的情况。共青团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批评错误观点、不良风气,敢于发声,及时发声。

对共青团工作的评价要由单向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要改变主要由上级评下级的基本状态。团的工作要由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一是党政领导;二是社会各界;三是青年群众。现在团干部普遍重视第一种评价,无视第二种评价,轻视第三种评价。其实第二、三种评价更真实、更客观、更重要。要建立听取三种评价,特别是第二、三种评价的机制。比如,建立团员青年对青年工作的定期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等等。共青团组织是政治组织,也是青年组织,更是社会组织。这个组织发挥作用如何,团的干部如何,不能只有内部评价、封闭评价、自我循环。

共青团还要了解政府职能转型的要求和状况,主动上门求事,短期与长期并举,从短期任务到长期项目及承接部分职能,团中央及地方团组织似可制定承接政府相关事务工作指南(包括可选方向、领域、项目、任务等),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促进实现承接政府相关青年事务的常态化、规范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