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耄耋老人:“亡国奴的眼睛、耳朵和大脑都是人家的”
83岁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老人崔志平,还记得在“满洲国”上小学时的一件往事——
“有一次我看日本老师正在看报纸,就凑过去问他报纸上写的什么。他挺愉快地把我拉过去,给我读了一段。从那以后,这个日本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班读报纸。什么‘大日本在战场上连连胜利’‘某某某因为日满同心是个好国民’……我们刚识字的小孩子,怎么可能怀疑报纸上白纸黑字写出来的东西是骗人的呢?当时不管说啥都当真。”
“什么是亡国奴?亡国奴就是说日本话、唱日本歌、读日本书,日本不仅要吞噬东北的土地,连眼睛、耳朵、大脑也都是人家的。”老人说。
“敌人的这一掠夺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较早地认识到了来自精神层面的深重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毛泽东在《研究沦陷区》和《目前形势和当前的任务》中两次指出,日本妄图“消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比国土沦陷更危险的是思想瓦解,比战场失利更可怕的是灵魂崩塌。抗战战略僵持阶段,汪精卫率20多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和50多名将官投降日寇。此后,汪精卫更是充当起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的应声虫,无耻声称:“以宣传攻势之姿态,使人民知抗战不足以救国而依归和平。”
听听这番言论,谁还相信这是那位当年敢于刺杀满清权贵,写出“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诗篇的慷慨斗士?
信息网络时代,文化侵略和舆论心理战更是“静悄悄战争”的高级模式,“非接触”攻心侵蚀的企图,依然是同化分化,摧残精神意志,夺取下一代,瓦解民族根基。
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今天仍在持续,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征依然没有结束!
3、中国军队的“非金属之战”向世界昭示什么?
回首抗战全程,中国没有在日本的国土登上一兵一卒、放过一枪一炮。
然而,历史将永远记住中国军队实施的两次“非金属之战”——
1938年5月20日清晨,日本长崎一家寿司店的老板打开店门,赫然发现门前到处是印有汉日对照文字的传单:“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逊,则百万传单将一变而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当时,中国空军只有一种型号的轰炸机能够飞到日本。胸怀“我死则国生”意志的8名中国飞行员,驾驶两架轰炸机实施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人道空袭”。中国轰炸机在日本上空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反战传单!
泱泱华夏,大国德威,举世震惊。消息传出,日本民众十分恐慌,日本当局所称“本土防卫固若金汤”不攻自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