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官员蜕变的临界点及其防治(2)

贪腐官员蜕变的临界点及其防治(2)

官员“两面性”临界点转换的演变过程

对于所有为官者来说,哪一个贪腐官员不曾有过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和高尚的追求,哪一个不是抱着为人民服务的雄心壮志而为官从政的。为官之初,也都心怀天下,志在为民,对贪污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然而,随着地位的升迁和手中权力的加大,受官场上不良风气的濡染,内心世界悄悄发生了变化,渐渐走上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双面人生”不归路。他们自己都想不到会堕落到如此地步,自己都成了自己最憎恨、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为官之初,他们亦是清正廉洁之人。无论是高官鲸吞,还是小官巨贪,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贪腐官员往往是从权力小、挣钱少的时候做起,权力的增大使其有了获取不义之财的机会和条件,在物欲横流面前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官场的历练,地位的升迁和权力的扩大,他们逐渐把豪情壮志化作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的享受,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坠入泥潭不可自拔。一旦有了第一次的收受贿赂,私欲和金钱欲就无法遏制,根本就停不下来徇私、受贿、违法犯罪。权力越大,收受的数目也越大,数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甚至更多而一路飙升,直至走到悬崖边,掉下去也只是迟早的事。

我们不否认,曾经的官员是好官员,只是后来学坏了,怎么学坏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毫无例外的是,落马官员几乎都有过辉煌的政绩,获得过无数的荣誉,挂满了各种头衔,是让党信任、让群众放心的好干部,为本职工作、为党的事业付出过辛勤的汗水。我们不能说落马官员为官初始就是心怀鬼胎,他们也许有过坎坷的人生经历,有过艰辛的奋斗历程,让他们走上不归路的既与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客观环境有关。一些出身贫寒的落马官员,渴望拥有权力,将权力视为身份和价值的象征,一旦手中大权在握,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初衷,出现在心理上、精神上、物质上的巨大的反差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巧取豪夺,许多具有“两面性”的官员都属于这种类型。可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随着地位的升迁、各种诱惑的增多而变质的,理想坍塌了,信念动摇了,道德上堕落,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久而久之及时行乐思想占据了上风,无视党纪国法,最终导致了政治上的变质,堕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一些开始真正为人民着想的领导干部,感觉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什么都没得到,于是就产生了“弥补损失、寻求补偿”的心理,造成晚节不保。很多官员苦熬多年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彰显自身的能力,他们过分追逐权力带来的骄傲感,享受被人吹捧的膨胀感,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捞取个人私利,徇私舞弊,违法乱纪,出现了权力寻租的现象,不但没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地位、荣誉当作积极进取的动力,反而利用这些耀眼的光环行不法之事。站在权力的高处,备受追捧的虚荣心的膨胀,这是毁了无数官员的重要原因。

“两面性”官员的蜕变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理想信念的丧失、价值判断的迷茫、内心世界的扭曲、党的宗旨的忘却等是所有“两面性”官员的共性特点和思想根源。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