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2)

记者: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与建设,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功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顾海良:经历十年建设和发展,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功能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清楚,也更加全面。

第一,更清楚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科支撑,这是学科应当发挥的首要功能。面向未来,学科应该在两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对高校而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继续实施好“05方案”,仍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对全社会而言,学科应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发挥好对全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担当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理论教育作用。

第二,要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学科建设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做。如对新增的“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似乎停留于“先来后到”的认识水平,被列在学科序列最后。实质上,学科的内在序列,要体现学科内涵的理论的和历史的逻辑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二级学科中,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之间理论的和历史的逻辑关系。在这两对学科中,前者强调理论本身的研究,后者强调理论本身的历史或理论据以产生的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理论必然。哲学社会科学在本质上都是历史科学。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把马克思科学研究的全部成就概括为“历史科学”。可见,把“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放在学科序列最后,还是由于没有将其提升到学科内在体系的高度去认识。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在6个二级学科中,有3个是以“研究”为称谓的,离二级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还有距离,在学科内涵、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设定等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经历十年发展,在提升学科体系整体性、统筹协调各二级学科发展上,应有更大的实质性推进。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除了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功能外,还应发挥好以下五方面的学科功能:

第一,做好学理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的本质是学术和学理,没有学术和学理的学科,终究不是完整、完善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好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特有功能。

第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契合实践、结合实践、指导实践,假如学科建设只是从理论到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达到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真正作用。

第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安全。

第四,培养一大批合格乃至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第五,在21世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思考和探索21世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内在意蕴、发展方向和现实路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