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官很多,刚正不阿、公正执法、两袖清风的例子不知凡几,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以身为表,拒受赏赐;三国时期的田豫,绢赏五百不留一匹;明朝时期的于谦,不贿钱财两袖清风;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等。客观地说,封建社会的清官,其实也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比之于贪官毕竟对人民有益,他们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清正廉明,惩恶扬善的做派对今天反腐、法治和廉政建设仍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对好官有了标准,即为:行教、清廉、守法。这一标准放之今日仍旧可以作为官员的量尺。
历史上贪官也很多,二十四史,可谓是一部贪污史,类似贪官的故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凡贪必为官,这些腐败现象可以总结为“权利与金钱同孪共生,特权与财富交相呼应”,历史上,往往是经济利益得由政治地位,得其一便顺得其二。嘉靖皇帝曾因事将一重臣处死,致使朝中百官人心惶惶,但有一人坦然自如道:“如果一天杀一尚书,这官不能做,如果一月杀一个尚书,那还是要做下去的。”可见“官瘾”多大,而有“官瘾”、犯“官痴”的大有人在,为做官,可以“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贪官众多、腐败严重,就会导致政权不稳,王朝更迭。西晋宰相石崇的极度腐败、奢华,便导致西晋政权很快就被推翻。石崇出生于世族,多次与晋武帝及众官员斗富,一次,晋武帝送给他的舅父王恺一批很珍贵的异宝,王恺拿与石崇看,不料石崇当场打碎,随后,石崇从家中拿出许多更为昂贵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大家都在比奢侈、斗富有,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够治理的好?后世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这样大面积的腐败导致西晋王朝只延续了五十一年。
抚古追今,不禁令人感叹,历史何其相似。古人的“官瘾”映射着多少今天的“官迷”,历史中贪官的腐败事迹在今天并没有绝迹,有的甚至还有过之,位高权重让多少人迷失了心智,多少人走在历史的老路上迷失了双眼。所以,“老虎”“苍蝇”不仅要打,而且要狠狠地打,长期地打。反腐是一场持续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之一,腐败现象并不是简单地靠道德,靠某种制度就能解决的。只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维护人民利益,走群众路线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扫污除垢,让贪腐分子无藏身之地,无可倚之伞。透明反腐、责任反腐、节日反腐、治奢反腐、法治反腐、网络反腐、国际追逃……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举措不停出台,并且得到严格执行,可以看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是一句空话!“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是一句口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