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 台湾少年也没缺席

抗战 台湾少年也没缺席

——访台湾义勇队少年团三位团员

摘要: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宝岛台湾光复70周年。当年,台湾同胞不仅在台反对日本侵略,还有不少人奔赴大陆抗日前线。1939年至1945年,浙赣闽皖地区就活跃着一支英勇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由台湾爱国志士李友邦将军指挥,队员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四五百人。义勇队员的子女组成台湾少年团,也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

 

“要团结千百万的儿童,要收回我们的家乡,我们得和敌人拼个生死存亡”

——《台湾少年团团歌》

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宝岛台湾光复70周年。当年,台湾同胞不仅在台反对日本侵略,还有不少人奔赴大陆抗日前线。1939年至1945年,浙赣闽皖地区就活跃着一支英勇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由台湾爱国志士李友邦将军指挥,队员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四五百人。义勇队员的子女组成台湾少年团,也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

笔者近日寻访了生活在大陆的三位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员,从他们的身上体会到了抗战的艰苦与不屈。

朱晓枫:“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

朱晓枫,原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员,现为南京军区总医院离休干部,目前住在南京一家部队干休所,与老伴一起过着平静又满足的晚年生活。朱晓枫的母亲是中共地下党员朱枫,1937年“七七事变”后,朱枫投身抗日救亡洪流,辗转于武汉、桂林、上海等地。1939年,她将刚满10岁的朱晓枫托付给好友李友邦将军。李友邦把朱晓枫放在台湾义勇队少年团,让她和台湾的孩子们在一起上课学文化。

少年团按年龄分为大班、中班和小班,朱晓枫分到大班。

“我从小跟着妈妈到处走,适应能力特别强,属于性格比较独立的孩子。”朱晓枫说,“只要妈妈把我放在哪儿,我就在哪儿呆着。而且我觉得在少年团的那些日子还特别快乐。”

“从1939年到1945年,我一直在少年团读书,算是经历了自己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朱晓枫说,她当年特别喜欢看书,而且还做过班里的学习组长。“我记得我们看的都是进步书籍,听说有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大家都争抢着去借来看。”

朱晓枫的老师中也有中共地下党,“少年团”里有秘密党组织,她就是在那时候入的党。“1945年,我不满15岁,语文老师潘超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朱晓枫说,虽然入党了,但组织里还有谁,她根本不知道。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