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引领大众的审美意识。重塑英雄人物,是军事题材影视剧所应当自觉遵循的普遍规律,其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艺术载体,理应自觉承担起继续挖掘民族文化的生命内核、重新审视民族心理、重铸民族灵魂的重担,以形象生动的镜像艺术语言定格曾为我们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人物,通过宏大叙事重新建构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
那么,在当前的多元化语境中,究竟该如何塑造英雄主义形象,成为了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无法回避的问题。
英雄形象作为一种有感召力度的符号载体,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他们具有强大的精神统摄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他们的优秀品质无疑为观众提供了可以模仿和参照的人格样本。影视剧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使英雄形象及英雄主义更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军事题材影视剧发展到今天,各种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都逐渐丰富,作品创作中的元素都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使英雄形象更加立体、成熟,具有更加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英雄形象的多样化、立体化在影视剧中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英雄是没有等级、贵贱之分的,英雄不可能十全十美。从一些成功的军旅影视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人物都存在着贫贱的草根出身,经历了革命烽火的洗礼和锤炼,克服身上的弱点或壮烈地牺牲最终成为英雄。这就告诉我们,在影视剧中,英雄作为一种文化的矛盾体,一方面不一定以历史事实和逼真的情节作为手段来演绎,另一方面也在重塑着历史的神话,以一种颠覆性的观念弥补英雄缺失的空白,使英雄情节再次被演绎和塑造。
我国的军事题材影视剧从思想意义的角度看,始终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号,传递着热爱生活,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主流价值观念,散发着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阳刚之美。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军旅题材的影视剧始终以塑造英雄形象,描绘英雄情怀,倡导英雄精神为己任,将血肉丰盈、丰富多彩的英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应该说,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在英雄主义形象的刻画塑造上已较为彻底地摒弃了“高大全”的模式,人性内容更为丰富,个性气质更为鲜活,时代光晕与人性光泽交相辉映,理想化与生活化相互融合。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历史的天空》,从《亮剑》到《我的兄弟叫顺溜》,一时间,“草莽英雄”的形象成为时尚。这些人物大多出身贫苦,并经历各异,但人性特征与精神气质却极其相似。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是传奇英雄,无敌勇士,一往无前,视死如归。而在军队内部和家庭情感生活中,他们桀骜不驯,鲁莽固执,文化素养的缺乏与鲁莽气息的流露也十分显眼。以石光荣、李云龙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新世纪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某种思想艺术的禁锢,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真相,拓宽了军事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路径,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