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改革正挺进“深水区” 五大成效与展望

司法体制改革正挺进“深水区” 五大成效与展望

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总结借鉴上海等地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深入推进改革试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司法体制,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有关人士表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的召开和相关会议精神,意味着经过一年多来的试点探索,司法体制改革正在挺进“深水区”,方向越来越明确,步伐越来越坚定。

【成效与展望之一】优秀人才向一线流动 办案质量效率提升

孟建柱在会议上指出,一年来,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早改革、早发展、早受益的共识逐步形成,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的趋势开始显现,办案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日前,记者在多个试点省市调研了解到,各地普遍以人员分类管理、法官检察官员额制为“先手棋”,在此基础上整体推进。在上海、广东、贵州、吉林等首批试点省市,改革积极推进,各具特色,基本已完成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的选任,司法责任制逐步建立。很多试点地区和单位的一线法官表示,随着案件签发权的下放,审判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成效与展望之二】坚持员额制不动摇 “好中选优”办好案

会议提出,要坚持员额制不动摇,规范遴选程序和标准,确保挑选最优秀人才到一线办案。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及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认为,员额制是按司法规律配置司法人力资源、实现法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制度,也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关键基础。而制定规范的遴选程序和标准,才能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日前,曾任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的商建刚被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白江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三级高级检察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主任沈国明表示,从律师、法学家等社会人士中遴选法官检察官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提升司法工作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引入竞争机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