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很多中央和地方传统媒体都建立了类似于“中央厨房”式的采编流程。您认为“中央厨房”是流程再造的唯一模式吗?媒体进行流程再造应该考虑到哪些重要因素?
何炜:“中央厨房”并不一定是流程再造的唯一模式。不同媒体的处境和条件不同,进行流程再造的出发点和目标也不一样,所以不一定要采取同一种模式。
媒体进行流程再造应考虑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组织架构。新闻生产流程与媒体组织架构关系紧密。流程再造不仅是“做增量”而且更要“改存量”,要改变新老媒体“两张皮”甚至新媒体业务之间的“各自为政”局面,就必须调整原有的组织架构,打破一些部门之间的樊篱,根据新的统筹管理需要来设置部门,使整个媒体集团更趋于平台化,更利于资源的流通、共享。
二是人力资源。随着生产流程的变化,许多岗位的职能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从现有的情况看,媒体中传统采编人员、单一技术人员偏多,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的人才较少,这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一大痛点。因此,流程再造必须配备好相应的人才队伍,培养新岗位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是技术条件。流程再造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才能实现多种媒体业态的协同、多任务同时运行、24小时不间断发布。许多媒体在推进采编流程再造的同时,也在着力建设全媒体采编系统、数据中心等,为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引擎。
记者:有专家指出,在“中央厨房”模式下,采编资源共享,就会使得集团内或者体系内各媒体的同质化更加严重,甚至消解内在的竞争力。您认为该如何解决新闻资源共享和媒体个性诉求之间的矛盾?
何炜:“中央厨房”的工作流程可概括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采集阶段,整个集团可以资源共享、协同作业,使新闻素材等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在编辑阶段,应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需求生成多种不同的产品。需要指出的是,“中央厨房”并不是要由一个编辑部来包揽集团内所有“新闻成品”的生产,“厨房”分发的可能是“半成品”,不同的媒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再加工。“中央厨房”的职能主要是加强整合协调,并为资源共享和协同作业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应避免千篇一律和同质化,保持不同媒体的个性和特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