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证合一”改革破冰带来哪些启示?(2)

“三证合一”改革破冰带来哪些启示?(2)

启示:“层层倒逼”破除利益藩篱

“一些地方前几年就开始试点了,一直进展缓慢。今年顶层设计方案出炉后,各地改革陡然提速。”一些基层干部如此回忆起“三证合一”改革历程。

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看来,中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层层倒逼各地打破部门垄断,是这一改革的成功关键。“从历史和实践看,单个地方、单个部门的单边突进,很难打破部门间阻隔。”

牵头层级越高,改革力度越大。

记者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由工商部门牵头推进“三证合一”改革,往往不彻底,“煮夹生饭”;而以一级政府统筹推进改革,则力度大,见实效。

以江苏“三证合一”协调推进工作小组为例,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两个副省长担任副组长,3个省政府正副秘书长和7个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指导和督查,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具体协调落实。

“从实际效果看,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对确保全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发挥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张旻说。

对于职能部门来说,推行这项改革就是自我革命。以组织机构代码证号为例,在办证换证时需要收费,在有的省,这项收费一年可达数千万元。“三证合一”改革后,这部分经济利益就没有了。

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年底前彻底完成”目标后,各地纷纷以问题为导向,强力扫除利益藩篱。

“不能算部门小账,而要算全局大账。”姚佳表示,改革后,一些职能部门的收费减少了,权力也小了。但从国家范围看,市场主体更方便,经济更有活力,有利于税源和财政收入增加,“大河满了,小河才有水”。

另一个启示是,让权力网上公开运行,需要整合数据统一平台。

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规范标准,数据难以共享。江苏在改革中专门成立技术组,通过改造升级,实现全省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平台与部门系统的全数据共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提高“三证合一”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整合各部门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从实践看,只有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统一标注规范,才能使改革从“物理反应”升华到“化学反应”,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