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重在完善消费环境(2)

扩大消费重在完善消费环境(2)

拓展服务性消费内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简单的物质性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内容呈现多元化。因此,应在继续发展传统消费的同时,发掘新兴的服务性消费领域,增加新兴服务消费品类。具体措施可包括:一是积极响应消费者服务性消费的需求,大力促进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充实服务内容。二是加强新型消费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商业与文化、教育、体育、旅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文化产业园、艺术街区、国际品牌街、酒吧餐饮街等发展;预见性地科学规划和建设汽车宿营地、游艇码头及加油、加气、充电站服务设施。三是加快商贸服务领域的技术升级,培养移动购物、自助结账、电视场景关联购物等多种新型消费方式,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随身”消费偏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效率,来优化消费体验,进而扩展消费者的消费空间。

引导社区商店和便利店开拓新型业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便利性需求层次提升,社会商业和便利化小型店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大型零售企业逐渐将网络延伸至社区门店,提高社区门店品牌化程度,在商品质量和服务方面提升档次,建议进一步鼓励社区商业服务升级,一方面在商品结构上增加生鲜食品和速食的比例,另一方面提供多种服务项目,如代收代缴各种费用、金融服务、票务服务等,同时还作为O2O线下体验场所、交流中心、生活方案解决中心等,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4.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居民消费

由于消费主体进行市场交易时会存在现时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需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和金融机构信贷手续繁琐,使消费信贷整体呈现出供给不足的局面,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不畅。建议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消费,建立资质可靠、市场认同较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鼓励银行同零售企业合作,提升电子结算水平,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发展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产品,支持农村信贷产品发展和管理模式创新,探索针对农村居民收入特点的分期支付制度,破解农村居民生产性消费资金不足的状况,降低其流动性约束,实现跨期平稳消费。

与此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分析,科学引导消费发展趋势,加强对媒体等广告推介手段的规范,合理引导时尚消费文化,对于过分渲染和鼓吹的广告营销行为依法取缔或给予严厉经济处罚,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氛围,消除居民消费安全隐患,使消费者放心购买,使居民消费需求得到即期释放。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