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部人才交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以干部人才交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协调、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近, 北京市和河北省两地党委组织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京冀干部人才双向挂职的意见》,并于2015年7月24日首次启动“京冀互派百名干部挂职”项目。该项目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眼,从干部人才要素加速流动和发展整合入手,实现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合作协同,高效率发展与进步。

区域协同发展,需要要素流动畅通。通常,这些要素包括物资流、人才流和信息流。谈到人才流,一般是指劳动力的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已经接纳了大量的河北省流动人口在京务工、就学,大大推进了两地的经济交流和社会融合。仅据2011年统计,河北省在京流动人口就超过100万人,占北京流动人口的1/8。这种人口流动对北京河北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意义自然不必多说。

这次两地决定开展干部交流,其意义就在于通过干部交流,帮助两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双向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为决策服务,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我们看到,这次两地干部交流突出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互动。在北京与河北签署的合作协议框架内,干部交流的基本原则遵循职级对等、单位对口,并倾斜于发改、教育、科技、工信、人社、环保、交通、农业、商务、卫生、文化、旅游等重点部门、重点领域。这些领域恰恰是双方在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对接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除了在重大问题上通过实地参与实现决策科学化外,通过干部交流还可以促进两地在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上的直接对接。

我们试举环保一例,多少年来,河北省,尤其是张家口市和承德市承担着北京市水源保护地的功能,为了确保北京市和中央机关的用水,张家口和承德禁止发展污染严重的企业,以致造成这个地区的工业一直发展不起来,在张家口地区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让北京市的干部了解这些情况,对做好北京市的决策工作是必要的。人们只有通过相互了解,才能相互体谅,进而相互交流和帮助。

再举一例,在教育领域,北京市从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已经解决了70多万外来农民工子女在北京义务教育中的入学问题,北京市用于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大约占了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70%,如果外来人口继续增加,北京市将承担更大的财政压力。双方干部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加深了解,互相体谅,共同协商,找到对于双方都有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既从较高层面上推进两地宏观决策,又能遴选重点行业,重点推进,协同发展安排。

当然也要看到,由于工作环境、生活经历、文化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双方挂职干部如何实现在挂职地的工作融合和生活融入非常关键。这就要求他们扑下身子,实现与当地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心灵这个东西非常重要,也最容易为人们忽视,维系一个群体、社会、社区长期发展和存在的往往是人们内心的价值积淀,也是我们在谈以人为本时很少考虑到的一个东西。社会学家费孝通已经早就看到这一点:“由于文化的隔阂而引起的矛盾会威胁人们的共同生存”。他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化的,即文化是人们的价值体制和行为模式,是内在的涵养。

双方挂职干部要把工作沟通和社会沟通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也是作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修养。一是要敢于与挂职所在地的群众、干部接触、交流,对于挂职所在地的群众、干部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努力解决,解决不了的要耐心向挂职所在地的群众、干部说明情况,赢得他们的谅解。二是要及时向原单位报告情况。这次挂职干部都保留原单位的职务,这就为互通有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便利。只有加强沟通,才会赢得双边组织和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双赢的目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