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中的抗战记忆(2)

货币中的抗战记忆(2)

保护经济

各地发行不同货币

由于抗币的特殊性,许多已经难觅踪影,目前张振龙收集的这些均价在一二百元一张,“除了必要的日常开支,我的钱都用来收藏货币了,银行里也没有存款。”

张振龙还拿出几张民国二十五年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展示给记者。这几张货币的票面已经被张振龙细心修补过,正面图案是亭牌坊,上方书“冀南银行”,下方两侧有“太行”二字,“这是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发行时间最早、流通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张振龙说,这种货币流通于晋鲁冀豫根据地,从1939年发行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才停止使用,它见证了太行山军民在抗击日寇的斗争中涌现出的一幕幕感人的鱼水之情。

张振龙收集的抗币中还有北海银行、江南银行、大江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所发行的,张振龙介绍道,这些银行发行的货币分别流通于山东、苏浙、皖中、陕甘宁边区。“建立这样独立又统一的金融制度是因为当时日军已经建立了伪政权,并且利用制造的伪币掠夺抗日根据地资源,为了保护当地经济和本币的使用,各根据地便发行了不同的货币。”

抗币故事 记录一段侵华历史

而战时在国内,日军发行的伪币和军用手票也随处可见。在张振龙的收藏盒中,记者就看到了一叠日本军用手票,这些手票正面为日本历史人物头像,同时加盖“军用手票”“大日本帝国政府”字样。

记者从张振龙的介绍中了解到,军用手票为日本政府印制发行的日军军饷货币,最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出现,其后日本每次对外用兵时都使用军票,更逼令占领地居民兑换军票作为货币。由于军票发行时不会有保证金作为兑换支持,也没有特定的发行所,所以军票不能兑换日圆,也正因如此,日本政府一直以此作为支配占领地经济的一种手段,“这些军票发行量非常大,给中国造成了无法估算的经济损失啊!”

不仅如此,在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傀儡政权后,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伪又在占领区先后设立了满洲中央银行、蒙疆银行、中央联合储备银行等6家银行,以此掠夺财富。张振龙拿出几张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五角伪币介绍道,为了让民众更容易接受此货币,在设计上伪币一般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印有孔子、财神、关羽、岳飞等历史人物的图像,伪币的设计十分精美,但却有着难以磨灭的羞耻感,“这种伪币印量大,仅中联券这一种,在八年抗战期间的发行总额就高达1951亿元,后期贬值非常严重,也导致了物价的飞涨,使人民负担沉重。”

这些抗币背后的故事很少为人所知,作为高陵钱币博物馆的馆长,张振龙特意在博物馆内开设了“抗战币证”区域,同时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中国钱币界》中陆续刊登数百篇泉友写下的抗币故事。

“今天这些钱币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记录了一段侵华史,收藏抗币就是为了把这段历史通过铁证扩散给更多的人。”张振龙说,铭记历史,才能让中国更坚毅地前行。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