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掌握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

努力掌握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多,其根源固然有西方中心主义在作祟,而国人缺少有力作品以影响外人也是问题的症结。两岸学术界对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分歧迄今并未消除,不认同自主获胜的虚无主义等消极认识在国人中也是存在的。

今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名义阅兵,在我国还是首次,它大大强化了国人的胜利意识。而在学术研究方面,它也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使我国进一步掌握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各种因素,大陆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徘徊不前,一直缺乏有代表性的权威研究成果。台湾地区学术动向大体相同,以至于旅美学者吴相湘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中曾引用胡适的话批评学术界“很可耻”的后进态势。到了20世纪80年代,受益于改革开放后学术环境的改善,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前后出现了一个研究高潮,多部命名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综合性学术专著出版,还有向专、深方向发展的大批论著涌现。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8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991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纪念场馆的相继建成,从另一个侧面构建起联通学术界与社会各层面的话语体系。进入新世纪后,抗日战争史研究发展强劲,尤其是这次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研究成果斐然,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

长期以来,我国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多,其根源固然有西方中心主义在作祟,而国人缺少有力作品以影响外人也是问题的症结。两岸学术界对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分歧迄今并未消除,不认同自主获胜的虚无主义等消极认识在国人中也是存在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涉及中日关系的应急性问题受到更多关注,而学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一些基础性研究依然后进。应急被动、近利好功及学风浮躁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凡此种种,都是导致我国抗日战争史研究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多的内因。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