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风建设是弘扬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

家训家风建设是弘扬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家训家风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家庭、涵养家训家风,是一条重要途径。

家训家风是核心价值观普及和生活化的桥梁

提到家训家风,人们常常认为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事实上,世界上不同国家都存在着形式不同的家训文化,较典型的,如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了200多年的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重视兄弟间和睦与家族间的团结;犹太人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事业。”至今其家族仍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毫不夸张地说,家训在古今中外家族发展兴盛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家庭就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如家训、家规等,是未成年人进入社会前了解并形成基本价值观的途径。不同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方式千差万别,但有一条基本原则是家家户户共同遵守的,那就是要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为每个人只有在家庭中习得、养成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才能融入社会,进而在社会中立足。这个主流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既是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生态,非常适合在家庭生活中,以生活化、日常化的语言和行为将其细化和落实。如在家庭生活中家人之间亲爱友善,父母长辈辛勤工作、遵纪守法,就会把法治、敬业、友善等立身处世的观念渗入孩子的意识中;父母长辈对祖国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充满欣赏、敬意,就会把爱国之情植入孩子的心中。这就是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换到家庭生活的具体情境之中,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家庭成员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家庭与国家的关联,增进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如果不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质对家庭成员进行规范,就容易出现夫妻关系不长久、父不慈子不孝、家庭不稳定等现象,造成问题家庭和问题青少年,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走向犯罪。

可以说,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家训把高远的核心价值观追求转化为一般民众的日常行为,用家训把核心价值观和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连接在一起,把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内化为民众的内心信仰。同时,在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家训的过程中提升家训的精神层次,丰富家训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