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2)

“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2)

中国经验: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

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民间经验总结。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践看,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都产生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做法、经验与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尤其是,渐进式改革、从沿海到内地的有序开放,通过产业园区、经济走廊等试点,然后总结推广,形成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的局面,最终以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为依托,辐射周边,形成欧亚大陆一体化新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全方位开放体系”,推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如下四个方面实现“升级”:

一是开放主体。建设“一带一路”,要全面调动沿线和地方的积极性,尤其是调动中西部欠开放、欠发达地区的积极性,将其生产优势与东部和丝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其次,“一带一路”没有对参与成员的“身份”进行限制,对沿线国家和以其他形式参与进来的国家和实体也具有开放性,提倡多样化经营,倡导政府、企业、民间的多层面交往。

二是开放对象。“一带一路”要求确立面向更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放政策。“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一带一路”,首先要扩大“对内开放”,即沿线各省份要积极投入、搞好自身经济建设,将辖区内的建设项目落到实处,实现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互联通。建设“一带一路”,也要扩大“对外开放”,即面向数量更多、多样化程度更高的国家实施开放政策。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针对、不排斥任何国家,合作伙伴的选择空间可谓空前广泛。“一带一路”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本身就跨越了传统的地理区域界限,所经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民族、宗教、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政府更是表示,除了沿线国家,世界各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建设性参与都将受到欢迎。

三是互动形式。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双边或多边的经济互动。从贸易来看,“一带一路”将重点支持中国与沿线国家相联结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沿线地区物流效率,便利双向或多边的贸易往来;通过提高沿线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能够挖掘出更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可持续的贸易往来模式。从投资效果来看,“一带一路”将帮助中国的制造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持续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努力形成与“引进来”相当的双向互动,是“一带一路”包容性开放的重要内涵。

四是开放心态。中国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倡导进行更具包容性的对外开放、开展更具包容性的务实合作,引领国际合作新风。以往发动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带建设,主导国家往往选择以单向输出为主的方式来确保自身利益无虞。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将贯彻不干涉内政原则,不走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老路,做到与邻为善、美美与共,谋求共同发展。

中国方案:互联互通

现在中国国内互联互通基本完成,致力于推动欧亚非大陆互联互通。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10月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不仅不另起炉灶,反而强调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创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的互联互通新格局。

一是政策沟通。通过加强友好对话与磋商,各国可以共商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求同存异,消除政策壁垒和其他人为的合作屏障,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以政策、法律和国际协议为沿线经济融合保驾护航。

二是设施联通。设施联通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二是口岸基础设施,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三是能源基础设施,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四是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三是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是努力方向。

四是资金融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资金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实现金融安全提供新契机。

五是加强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需弘扬睦邻友好的合作精神,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入开展人文合作,以文化交流推动包容开放理念的形成和扩散,促进文化交融,促成文化认同感,为深化沿线国家合作提供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