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社会矛盾的助推效应分析

网络对社会矛盾的助推效应分析

核心提示:在网络条件下,参与者的胆量倍增,非理性合力容易形成,再加上高效网络工具的技术支持,那么,社会矛盾冲突必然会得到明显的助推。由此,一些原本是隐性的社会矛盾就有可能显性化,一些处在临界点上的社会矛盾就有可能突破临界点。这一切,无疑使得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概率相应增大。

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对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人们的观念行为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均产生着极为广泛、深远而且是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同时,在中国特有的急剧而深刻的转型时代背景下,网络也诱发了一些社会矛盾。

从网民相互间交流的角度看,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对于一些具体的社会矛盾的加重和蔓延,有着明显的推波助澜的效应。对此,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网络社会的匿名化,使得参与者胆量倍增

网络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多数参与者的匿名化。他们可以用任何名字或多个名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头像标识,来参与某个网络圈子,同其他类似的参与者进行交往,且随意进出。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

客观上看,网络社会的匿名化活动,使得参与者缺少了现实社会当中的限制,包括很多合理的限制。一方面,没有了约束,至少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约束。对匿名参与者来说,既没有家人、朋友的提醒和劝阻,也没有各种责任、法律及乡规民约等约束。另一方面,没有风险或者说风险很小。匿名参与者不仅自身的风险很小,家庭成员的连带风险也很小;而且,就连自己在网络上所加入的交往圈子的安危风险也可以不予考虑。

在这种环境下,参与者亦即当事者便会无所顾忌,其胆量无疑会增大甚至会倍增。相应地,其不安定、不安分的能量也会增大。伴随而来的,是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概率及强度的提高。

网友之间无顾忌的交流,容易催生一种亢奋高昂的非理性合力

网民在自己交际圈中的交流,是一种能够放下各种面具,没有诸多限制、无所顾忌的交流。一旦涉及共同有感而发的社会话题时,网民间往往会出现情绪相互感染,进而高昂、兴奋的情形,甚至容易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在网络社会中,众多网民在相互感染、相互理解、相互激发、相互支持、相互壮胆的基础之上,容易进一步形成一种亢奋激动的非理性合力。

特别是网民们相互间的交流,如果再同自己在现实社会当中所遇到的具体的不公正对待情形结合在一起,则更容易形成共鸣、发泄不满以至抗争的激烈心理活动。在这样的条件下,非理性合力容易诱发某种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行为。

网络工具的高效性,给某些社会矛盾冲突的快速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网络工具的高效性,大幅度减少了以往人们用于寻找同类伙伴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围绕着某种利益诉求,当事人借助网络手段,能够快速有效地传播某种观念,发布信息,促使大量具有某种类似利益诉求的社会成员迅速地聚合在一起,从而使某种社会矛盾冲突的形成具有了程度不同的“突然性”。这种情形是前所未有的。

如上所述,在网络条件下,参与者的胆量倍增,非理性合力容易形成,再加上高效网络工具的技术支持,那么,社会矛盾冲突必然会得到明显的助推。由此,一些原本是隐性的社会矛盾就有可能显性化,一些处在临界点上的社会矛盾就有可能突破临界点。这一切,无疑使得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概率相应增大。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