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是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3)

抗日战争胜利是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3)

为新中国成立锻造革命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这场伟大的转折之战中,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中国共产党。

胡德坤:的确是这样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使抗日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但执政的国民党实施不抵抗政策,对内以重兵“围剿”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此后,日本向华北步步进逼,而国民党政府却步步后退。国民党种种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在席卷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以1936年西安事变为契机,国共开始走向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走上联共抗日之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中共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该说,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列。

胡德坤:是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在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按照持久战方针,深入到华北、华中、华南日本占领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战场,并逐渐成为抗日主战场。

《中国社会科学报》:敌后战场的主战场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德坤:有很多方面,我举一个实例。1939年9月23日,日本大本营命令中规定,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兵力配置为25个师团。其中,华北方面军的10个师团,主要任务是在华北同八路军作战;驻守南京的第十三军4个师团,主要任务是在华中同新四军作战;驻守广东的第二十一军4个师团起战略牵制作用;只有驻守武汉第十一军的7个师团主要是同国民党军队作战。

可见,日本中国派遣军14个师团即56%的兵力用于对敌后战场作战,11个师团即44%的兵力用于正面战场作战,这表明日本对华作战重点开始向敌后战场转移。以1940年的百团大战为标志,敌后战场便成为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场。

《中国社会科学报》: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力量对比。

胡德坤: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同日军的浴血奋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到抗战后期,中共已发展成为拥有121万党员的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到拥有正规军127万人、民兵268万人,是对日反攻作战的主要力量,为战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卢毅: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政治力量所呈现的这种消长变化原因在于,国民党日益腐败失去民心,政治力量削弱;共产党积极抗战赢得民心,政治力量加强。

抗日战争不仅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同时也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而在完成这两项革命任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并为维护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建立了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减轻了对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态度和敌后军民英勇杀敌的事迹,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许多中国人特别是民主党派,正是通过对这场战争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并自觉团结在她的周围。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种政治力量的消长和人心的向背,直接影响了战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卢毅:确实是。抗战胜利后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只要我们全民族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历史还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抗战胜利留下的永恒启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