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2009年的国发41号文、2012年的国发31号文,本次国务院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是一脉相承但又有新突破。笔者有幸参与了执笔起草了这三个文件,我认为,本次文件又十个亮点突破。
一、首次在文件中明确将旅游投资和消费并重,而且将投资置于前。文件鲜明的将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作为标题,明确旅游消费和投资作为双热点培育。长期以来,在国家的相关文件中,一般都将旅游作为消费新增长点。旅游既然消费的热点,也是投资的热点,这是对旅游业的定位和认识的又一次突破。这也是由我国旅游发展特点和面临主要问题决定的。我国旅游供需矛盾突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历史旧账多,跟不上旅游发展需要。
二、这是首次有国家旅游部门牵头统筹制定的旅游发展文件。体现了旅游引领、主动出击的意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国家旅游局针对制约旅游消费和投资的瓶颈问题,展开了深入调研、认真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提出了关于提升旅游消费和投资的有效措施,形成《意见》文稿,并以书面形式征求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意见。在吸纳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意见(送审稿)》,并正式会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所有相关部门都完成会签。
三、文件中首次直接谈及优化调整休假安排。针对当前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缓慢、旅游供需时空错配等问题,提出进一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提出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要求进一步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各级政府要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议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狠抓落实。国务院将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通报落实情况。这种鼓励弹性休假的改革措施,启示也是体现了科学管理、简政放权的一个窗口。
四、首次在文件中提出明确的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形成了项目工程包。文件中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基础设施提升计划,针对存在问题,包括:加强中西部地区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围绕国家重点旅游线路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实际需求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增加至主要客源城市航线。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鼓励企业发展低成本航空和国内旅游包机业务。加强连通景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的公路交通无缝对接。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鼓励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2020年前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和热点旅游线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用三年时间,全国新建、改建5.7万座旅游厕所,完善上下水设施,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到2017年实现全国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
五、文件首次系统详细提出了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包括,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加强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商贸流通体系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在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公益扶贫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