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外交理念 理解十大“关键词”(2)

学习习近平外交理念 理解十大“关键词”(2)

【关键词3】新型国际关系

【经典论述】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

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雅加达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解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认为,习主席之所以强调“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是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国家合作的方向。现在的世界是不平等的,西方国家仍占领国际体系的塔尖,他们在主导着国际体系,话语权比我们大,所以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自强,通过更多的务实合作来提升各方面实力,从而获得有力的话语权。

【关键词4】“一带一路”

【经典论述】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解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成才曾撰文评论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面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其间是广袤的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厚,意义深远,将谱写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经济日报》评论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