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转型期如何稳定官员预期

政治生态转型期如何稳定官员预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务员群体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激励强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稳定的工作环境也能够为从业人员带来可预见的报酬。这种报酬既包括外在报酬,如工资、职务、安全感等,也包括内在报酬,如个人能力的提升、个人成就感、良好的社会信誉、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等。

这一原理对于政府官员这一职业群体也同样适用。只是由于公共组织的特殊性,除所在单位的微观工作环境外,宏观的外部政治生态也对公务员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健康稳定的政治生态必然会对公职人员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务员群体面临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需要尽快落实,任务重、要求急,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推进、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从严治党、依法行政日趋严格等高压态势下,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受到相当大的约束,甚至会触碰“雷区”,而且以往可预见到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好处几乎烟消云散。因此,在当前政治生态环境的转型时期,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叠加,无疑会导致许多官员“不作为”、“滥作为”、“慢作为”的出现。

“决策-执行”上下联动:上治决策,下治执行

自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在当前形势下“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重构政治生态要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全方位思考和分析各种影响政治生态的因素,并持续改进和完善。

决策和执行是公务员日常工作的两大重要领域。决策和执行方面的制度设计好坏如何,两者之间是否有效衔接,对公务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决策和执行必须要做到“上下联动”,做到“上治政策,下治执行”。

“上治政策”就是指上级领导要着力完善决策制定机制。通过决策前的科学论证、民主协商、多方听证等方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建立决策的统一协调机制,使决策执行过程中的相关责任主体能够落实到位;通过任务目标、行动方案、人员和资金保障的具体细化,使决策方案更加细化。在上级的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和完备的前提下,负责执行的下级官员才能有所作为。

“下治执行”就是指下级官员能够严格依法依规按照决策方案有效执行。通过执行程序的科学设计,保证各项决策任务的有效落实;通过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保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和有利于上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保证取得预期的执行效果;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不适宜的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