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须增强危机公关意识(2)

领导干部须增强危机公关意识(2)

态度坦诚,勇于担当。在危机事件应对中,领导干部首先应树立对民负责和态度诚恳的形象和姿态,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坚持实事求是、诚恳面对的原则,抱有宽容开放的心态。如果危机事件的确是政府或领导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及时给予道歉和承诺,回应公众的关切;如果危机事件与政府或领导无直接关系,但也需要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消除公众对政府的疑虑,力争达成共识,为危机事件化解创造良好的条件。

动态监测、回应快速。为了避免事件处置中的次生危机和事态升级,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测和预判,及时梳理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质疑,作出有效回应,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消除负面影响。不要因为领导干部态度或前期工作的不到位,将事件从小事拖成大事,处处陷于被动。

信息透明,补救到位。在今后危机公关中,坚持信息公开透明、主动发布的原则,实事求是,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进一步压缩谣言和舆情危机的空间,做到主动、积极引导社会舆情。但同时,信息发布必须建立在事件处置的基础上,做到事件处置与信息发布有机统一,根据事件发生的态势,采取有效的救援和补救措施,降低事件本身造成的危害,从源头上解决公众关注的问题,消除舆情危机和社会矛盾产生的空间。

广泛借力,整合资源。领导干部在危机公关中,广泛借力,整合各种资源,力争掌握危机事件处置的主动权。一是争取上级政府或部门权威的支持。当危机事件发生后,本级政府或部门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时,往往缺乏一定的权威性,这就需要争取上级政府或部门给予支持或帮助,提高事件回应的权威性。二是发挥权威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工具的作用。为了说服公众,消除疑虑,化解矛盾,可以发挥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权威性工具作用,为危机事件的解决和沟通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依据。三是可以发挥社会力量或专家的作用,尤其是社会中专业人士或意见领袖的作用。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可以发挥“意见领袖”或专业人士的功能,突出社会意见的功能,发展“网上统一战线”,习惯与社会“自组织”力量共处与合作,共同说服公众,引导公众,达成共识。四是发挥全媒体的功能。在危机公关中,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共同作用,通过权威媒体渠道发布政府的声音,全方位引导社会舆情,掌握危机公关的主导权,避免其他社会矛盾产生。

有效切割,责任明确。在危机公关中,坚持谣言与真相的切割、个人责任与组织责任的切割、各单位和部门之间责任的切割等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将危机事件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隔离在一定的范围和空间,避免产生次生灾害和其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要做到责任明确,将个人的责任和单位的责任厘清,使权力与责任有效地统一,推动责任主体敢于担责,勇于面对,给公众公平公正的交待,消除公众对事件的质疑。

依据预案,有序组织。在危机事件应对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危机公关预案,将预案作为危机公关的抓手,明确危机公关的流程和标准,梳理危机公关的关键点和要素,规范危机公关的行为,提高危机公关工作的标准化水平,使危机公关有章可循和有据可依,增强领导干部危机公关的科学性,提高领导干部危机公关的意识和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