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新常态要有新担当

改作风,新常态要有新担当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严管作风的规定,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为之一变,老百姓感到新风扑面、精神一振,可有的干部却感到不大自在,甚至以为官不为、消极抵触作为表达情绪的手段。形成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干部习惯了过去那种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日子,习惯了公车私用、公费旅游,习惯了在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做事,以至于规矩一紧就感到不适应。

实行绩效工资后,有的地方又变成了“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车改后,有的干部就不愿跑偏远乡镇;各项约束严格后,有的干部工作遇到难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溜边,甚至该干的事情也推三阻四……严管作风步入新常态后,一些干部心态发生变化,怕出错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这种情况值得警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严管作风的规定,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为之一变,老百姓感到新风扑面、精神一振,可有的干部却感到不大自在,甚至以为官不为、消极抵触作为表达情绪的手段。形成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干部习惯了过去那种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日子,习惯了公车私用、公费旅游,习惯了在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做事,以至于规矩一紧就感到不适应。

对这种干部来说,恐怕必须接受一个现实,这就是严管作风是新常态,而不是临时的,不能有避避风头、坐以待“时”的错误念头,适应严管作风新常态才是理性选择。实际上,正如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在提到干部作风时所强调的:“转作风改作风是一种‘回归’,就是要回归到在规矩约束下干事创业的常态上。”换言之,过去那种动不动就吃吃喝喝、铺张浪费,以至于干部一顿要赶几个宴会的状态是不正常的,那种伞要别人打、包要别人拎的官架子作风也是要不得、必须改的。如果树立了“回归”的思想,深刻认识到严管作风才正常、严格要求是常态,消极不为的思想就会改掉很多。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其实,有好处时就“大为”“乱为”,为了政绩不惜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工程,等到规矩一多就“为官不为”,这也是一个党员干部私心太重而党性不足的表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党性强了,祸福都可以置之度外,又怎么会因为规矩一多、要求一严就消极怠工?一些干部把“为官不为”归因于环境紧了、规矩多了。殊不知,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基于精致利己主义的那个“小算盘”。如果一个干部有担当精神,有家国情怀,断不会为一时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初衷。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而不懈奋斗。“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方方面面竭尽全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面深化改革触及的矛盾问题较多,保障改善民生的要求变高的情况下,更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发扬担当精神,挺身而出,不退缩、不避难、不苟且,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以忘我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兢兢业业做好每项工作,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