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看似很“轻”,但唯美食、美酒不能辜负。中国通过这种“美食文化外交”,不但更能润物细无声,营造很大的后续效应,影响力不但可直接到达民间,获取各国民众的好感,还能带来更多的互访、旅游交流和商业等这些双边交流的“接触区”(The Contact Zone)和“隐性接触区”(Invisible Contact Zone)的机会,促进双边的民心沟通、旅游和商业合作,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这里也必须指出,要将影视产业、美食文化产业有效推向海外,除了需要企业自身找出更好的营销策略,以及产业间的交叉合作外,更需要政府、学界、媒体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国中央党校赵磊教授近期在“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中就倡议了由“四大主体”(政府、专家、企业和媒体)共同推进这些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设立“一带一路智慧园区”,将四大主体的资源整合,并引进国内外创投基金投资与影视、美食相关的产业、产品,进一步活络两大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经脉,更推动这两大产业走向拓展全球之路,进一步以此拉动中国其他“轻”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此外,“一带一路”要多考虑在产业方面“轻装上阵”的同时,也要更重视女性的力量。美国生物学家、未来学家韩德在著作《女人、权力与和平生物学》(Women,Power,and the Biology of Peace)中指出,“女人偏爱稳定的社会.....女人必须在决策过程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我在“一带一路”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接触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负责人,超过95%均以男性居多,充满阳刚之气,但女性的力量却能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更广的角度、更多的视野。
尤其在“一带一路”“轻装上阵”的这一面,影视文化、美食类产业与女性浪漫、感性的特质尤为吻合。女性工作者的宁静之力(Puissance Tranquille)、柔弱之力(Power of Weakness)也更有利于与沿线国家的政府、专家学者和企业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所以说,除了“轻重并举”,或许我们还要更讲究“男女搭配”,才能更好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帮助更多的中国产业“走出去”。
(作者:香港经济学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一带一路专家委员会委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